陆华威连任。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沸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晋宴风旗下所有工作室成员全员出动,上至高管、经纪人以及签约艺人,下至助理,都投身到对“中团”软件的大力宣传之中。星城,作为晋宴风工作室的大本营,更是宣传的主阵地。宣传团队深入到星城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拜访商家,原本是想邀请商家入驻“中团”,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商家们的热情远远超出预期。当得知“中团”在试运营期间不仅不收取提成,还能提供全面的推广服务时,商家们纷纷表示要抢先入驻,就像嗅到商机的猎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片新市场中尝第一口螃蟹。
“中团”的横空出世,无疑给其他竞争对手带来了强烈冲击。这些对手们坐不住了,开始纷纷指责晋宴风,试图给“中团”泼脏水。他们罗列了多条“罪名”,声称晋宴风恶意倾销,以零提成的不正当手段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指责他利用明星效应进行不公平竞争,让其他平台在起跑线上就处于劣势;还污蔑他故意打压同行,妄图通过“中团”垄断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破坏行业生态平衡。面对这些无端指责,晋宴风不慌不忙,回应道:“贵司成立初期,不也是靠倒贴钱来笼络人心吗?如今业务稳定了,却一再提高提成,抽成比例越来越高,怎么好意思说我扰乱市场?”这番回应有理有据,让对手们一时语塞。
在这场激烈的商战中,有些行业巨头态度强硬,坚持抵制“中团”。他们联合起来,向合作商家施压,威胁如果入驻“中团”,就将失去与他们的合作机会。还有些则采取降价策略,大幅降低商家入驻门槛和服务抽成,试图以此笼络商家,排挤“中团”。一时间,市场上硝烟弥漫。有些商家被巨头们的降价诱惑,陷入犹豫;而有些商家则看好“中团”的潜力,不为所动。在一些商业聚集区,竞争对手的地推人员与“中团”的宣传团队狭路相逢,双方互不相让,气氛剑拔弩张 。线上,竞争对手还在社交平台和论坛上发起对“中团”的负面舆论攻势,试图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但“中团”凭借独特的优势和晋宴风的明星号召力,依然在这场商战中站稳脚跟,不断开拓市场,前景未卜的较量仍在持续。
随着“华夏企业管理程序”以及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政策的强制执行,企业界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众多企业为适应新政策带来的人力成本变化,纷纷进行内部结构调整,而裁员首当其冲。但这次裁员的对象并非为企业直接创收的销售、基础劳动职员等,而是那些冗余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以往拿着颇为丰厚的薪资待遇,不仅月薪动辄数万元,还有各类奖金、补贴,福利待遇远超普通员工。如今,企业为平衡开支,决定削减这部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打算用节省下来的资金去招聘更多普工,满足一线生产需求。那些侥幸未被裁员的管理人员,也未能逃过降薪的命运,工资大幅缩水,这也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这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人能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也总有人会承受变革的冲击,在大势面前,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在这场变革中,一些原本就经营不善、摇摇欲坠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人力成本的加剧直接成为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企业迅速宣告破产。而令人寒心的是,部分资本家为保全自身财富,毫不犹豫地舍弃员工,将他们推向失业的困境。
就在这些失业者陷入迷茫与困境之时,“中团”软件横空出世,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尽管“中团”的本地服务尚未完全完善入驻,但在本地的各类经营场所,如酒店、娱乐场所、餐饮店以及出行服务等方面,已经吸引了大量商家纷纷入驻。如今,“中团”涵盖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各个领域,业务范围覆盖华夏各地省市县城。为迅速打开市场,“中团”展开了全方位的宣传攻势,不仅在网络平台上投放大量广告,还在电视媒体上进行滚动播放,再加上晋宴风这位顶流男明星的强大影响力,以及一线女明星白天初、一线男星林宇等晋宴风工作室艺人的全力宣传,“中团”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一时间,平台上大量外卖员、跑腿员、司机等岗位虚位以待,吸引着众多求职者投递简历。
在华夏各大小城市,被时代巨潮裹挟的人们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然而,“中团”高达5元的配送费引发了消费者的热议,不少人直呼太贵。但好在商家为吸引顾客,自愿让利2 - 5元,如此一来,综合后的价格与其他外卖软件相差无几。并且,由于“中团”免收提成,商家还免除了打包费。“中团”没有设置任何优惠券和会员政策,运营模式简洁明了。正如大家所熟知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看似诱人的优惠券背后,往往隐藏着商家的成本转嫁。在其他平台,即便有免配送费的优惠,那配送费实则也是从商家利润中扣除,再加上高达25%的提成,使得商家只能不断缩减成本,比如降低食材质量、减少分量等,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