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钦说道:“同乡之人,何必客气致谢。”
说罢,三藏与伯钦坐下,喝了茶。
忽然,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媳妇走进来,对三藏行礼。
伯钦介绍道:“这是我的母亲和山里的妻子。”
三藏恭敬地说:“请令堂上坐,贫僧愿拜。”
老妇人笑道:“长老远道而来,请不必拜了。”
伯钦补充道:“母亲,这位长老是唐王派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刚才在山岭遇见他,我觉得我们都是同国之人,就邀请他来家歇脚,明日再送他上路。”
老妇人听后,十分高兴地说:“好!好!好!真是太好了!恰好如此。明日你父亲周忌也会来,长老不如做些善事,念一卷经文,后日再送他走。”
虽然伯钦是个以打虎为生的镇山太保,但他却是个孝顺之人。
听到母亲这么说,他便打算准备香纸,好好招待三藏。
正在说话之间,天色渐晚。
伯钦的家仆把桌椅摆好,端上几盘煮熟的虎肉,热腾腾地放在桌上。
伯钦邀请三藏先用这些,再准备正餐。
三藏合掌道:“善哉!贫僧不敢隐瞒太保,自己从小出家,便吃斋戒素,从未食过荤。”
伯钦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长老,我家历代以来不曾吃过素食,虽然有些竹笋、木耳、干菜、豆腐,但总是煮过肉油。家里没有什么素菜,锅灶里油腻得很,怎能应付您呢?反倒是我请长老没有周到。”
三藏微笑道:“太保不必多虑,您请自用。我即使三五日不吃饭,也能忍饿,只是不敢破坏我的斋戒。”
伯钦皱眉道:“若饿死了,如何是好?”
三藏答道:“感激太保天恩救命,若真饿死,倒不如喂虎了。”
伯钦的母亲听后,便叫道:“孩儿,不必和长老再争,我自有素食。”
然后她吩咐媳妇拿出小锅,先将锅中油腻洗净,再烧些清水煮山地榆叶子,做成茶汤;然后煮些黄粱米,做饭;再煮些干菜,盛了两碗,拿出来,摆在桌上。
老妇人对三藏说道:“长老请用斋,这是我和儿媳亲自准备的极为洁净的饭菜。”
三藏接过谢了后,便坐了下来。伯钦则另设一处,准备了些没有盐没有酱的老虎肉、香獐肉、蟒蛇肉、狐狸肉、兔肉等,点上剁鹿肉干,也一并端上桌,陪三藏吃斋。三藏正打算动筷,只见他合掌低头诵经,伯钦吓得不敢动筷,急忙站起身站在旁边。
三藏念了几句经文后,开口说道:“请斋。”
伯钦问:“你是念短头经的和尚吗?”
三藏答道:“这不是经文,而是斋戒的咒语。”
伯钦笑道:“你们出家人真是别具一格,吃饭时也得念个经。”
吃过斋饭后,收拾好盘碗,天色已经晚了。
伯钦便领着三藏出到后院走一走。
他们穿过夹道,走到一座草亭,推开门进去。
只见亭子四壁上挂着几张弓弩、插着几壶箭,梁上挂着两张血腥的虎皮,墙根放着许多枪刀叉棒,正中间放着两张座椅。
伯钦邀请三藏坐下,但三藏见这地方凶险又肮脏,不敢久坐,于是便起身离开,往后走去。
继续往前走,他们进入了一个大花园,花园中菊花盛开,枫杨树挂满了红色的叶子。
忽然,一阵风响,十几只肥鹿跑了出来,还有一大群黄獐。
它们见到人,毫不害怕,依旧在园中悠闲地走动。
三藏问:“这些獐鹿是太保养的吗?”
伯钦答道:“像长安城里的富贵人家收藏财宝,有庄园的积累粮食,而我们这些猎户,只能养些野兽,准备天阴时的打猎用。”
两人边聊边走,不知不觉天色已黄昏,便回到前宅休息。
第二天早晨,家中长辈和仆人们早早起床,准备了素斋招待三藏,邀请他开坛念经。三藏净手后,同伯钦来到家堂前,点香祭拜家神,然后敲响木鱼,开始念诵净口业的真言、净身心的咒语,接着念《度亡经》一卷。
念毕后,伯钦请三藏写荐亡疏,接着又开始念《金刚经》和《观音经》。
三藏一卷一卷地高声朗诵,直到诵完所有经文,吃了午斋后,又继续念《法华经》、《弥陀经》,以及《孔雀经》,并讲述苾蒭洗业的故事。这样一连念诵到黄昏,献上香火,烧化纸马,完成了所有佛事。
此时,伯钦的父亲在阴间的灵魂,因三藏的念经功德而得以超荐,鬼魂在梦中托梦给家中的人,告诉他们:“我在阴司中受尽苦难,难以超生。如今有幸遇到圣僧,念经消去了我的罪业,阎王派人将我送上了中华富地,我已投生到长者之家。你们一定要好好地感谢长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该走了。”
梦境中的话语显得庄严而有意义,暗示着荐亡超度使灵魂脱离苦难,得以超生。
第二天,家里的人从梦中醒来,太阳升起。伯钦的妻子说道:“太保,我昨夜梦见公公来家,告诉我他在阴司中受苦多年,无法超生。如今因为圣僧念经超度,消除了他的罪业,阎王差人将他送上了中华富地,投生到了长者之家。公公说我们要好好感谢长老,不要怠慢。说完他就走了,我们叫他不应,想留住他却无法。醒来后才知道是一场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