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见了就拜,行者笑道:
“师父,还没到拜的地方呢。”
“常说望着山走会累倒马,离这镇子还有挺远,怎么就拜!”
“要是拜到山顶,得磕多少个头啊?”
大仙说道:
“圣僧,你和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经到了福地,望见了灵山,我回去啦。”
三藏于是拜辞而去。大圣领着唐僧等人,慢慢缓步前行,登上了灵山,走了不到五六里,见到了一道活水,滚滚浪涛飞涌,大约有八九里宽,四周没有人迹。
三藏心惊道:
“悟空,这条路走错了,难道是大仙指错了?”
“这水如此宽阔,如此汹涌,又不见船只,怎么过得去?”
行者笑道:
“没错!你看那旁边不是有一座大桥?”
“要从那桥上走过去,才能修成正果呢。”
长老等人又走近看时,桥边有一块匾,匾上有“凌云渡”三个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
正是:
远看横空如玉栋,近观断水一枯槎。
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蹅!
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接天涯。
十分细滑浑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
~~~~
从远处看如同横在空中的白玉栋梁,近看又像是截断水流的一根枯树枝。
在河上架桥过海还算容易,可这一根独木、一道单梁让人怎么行走啊!
万丈的彩虹平卧着影子,千寻长的白练连接着天涯。
特别的细滑,简直难以渡过,除非是神仙踏着彩霞才能过去。
三藏心惊胆战地说道:
“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另寻路径走吧。”
行者笑道:
“正是这条路!正是这条路!”
八戒慌忙说道:
“这样的路,谁敢走?”
“水面又宽,波浪又涌,单单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么能落脚?”
行者说道:
“你们都站住,等老孙走给你们看。”
好个大圣,迈开步子跳上独木桥,摇摇摆摆,不一会儿跑过去了,在那边招呼着说道:
“过来!过来!”
唐僧摆手,八戒沙僧咬着手指说:
“难!难!难!”
行者又从那边跑过来,拉着八戒说道:
“呆子,跟我走,跟我走!”
那八戒躺在地上说道:
“滑!滑!滑!走不了!你饶了我吧!”
“让我驾着风雾过去!”
行者按住他说道:
“这是什么地方,允许你驾风雾?”
“必须从这座桥上走过,才能成佛。”
八戒说道:
“哥啊,佛做不成也罢了,实在走不了!”
他们两个在那桥边,滚滚爬爬,扯扯拉拉地打闹。
沙僧走去劝解,他俩才松开了手。
三藏回头,忽然看见那下游中有一个人撑着一只船来,叫道:
“上船!上船!”
长老大喜道:
“徒弟,别乱闹。”
“那里有只渡船来了。”
他们三个跳起来站好,一同观看,那船来得很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
行者火眼金睛,早就认出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
行者却不点明,只管叫道:
“到这里来!撑过来!”
很快撑近岸边,又叫道:
“快上船!快上船!”
三藏见了,又心惊道:
“你这无底的破船,怎么渡人?”
佛祖说道:
“我这船:
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
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
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
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
在天地初始划分时就有了名声,幸亏由我撑持一直未曾改变。
有浪有风依然能保持平稳,没有终点没有起点快乐平和。
六尘不能沾染能够归一,历经万劫安然自在前行。
无底的船儿难以渡过大海,从古至今用来渡化众生。
孙大圣合掌称谢道:
“承蒙您的盛情接引我师父。
“师父,上船去吧,他这船虽然无底,但是稳当。”
“纵使有风浪,也不会翻船。”
长老还是心存疑虑,行者叉着胳膊,往上一推。
那师父站不稳,骨碌碌地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拉起,站在船上。
师父还在抖衣服,跺鞋上的水,抱怨行者。
行者却领着沙僧、八戒,牵着马、挑着担,也上了船,都站在船上。
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船,只见上游漂下一个死尸。
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
“师父别怕,那个是原来的你。”
八戒也说道:
“是你!是你!”
沙僧拍着手也说道:
“是你!是你!”
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道:
“那是你!可喜可贺!”
他们三人,也一起跟着应和。
撑着船,不一会儿稳稳当当地过了凌云仙渡。
三藏这才转身,轻轻地跳上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