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叫住金主任,他想趁机看看543这几个营的反应,进而看看他们的战略眼光。
毕竟华夏防空事业的重任有相当一部分要他们来担负!
金主任不知道何雨柱的想法,疑惑地问道:“首长,您还有事儿?”
何雨柱伸手,请金主任坐下。
“金主任,你就不想利用这张布防图做点文章,考验考验你手下的那几位营长的战略战术水平?”
“他们……战略水平?”
金主任心想,这群人目前就是个中校或者少校营职干部,跟战略挨得上边吗?
就我这个大校也不敢轻易说战略层面的东西啊?
何雨柱一眼就能看出他心中所想,哈哈一笑,“所谓战略也没那么玄乎,就是看的长一点,看的远一点,考虑的全面一点、系统一点、动态一点,当然最重要的是正确一点。
其实人人都有战略眼光,只不过有些差异而已。”
何雨柱这左一点右一点的差点把金主任说懵了!
“首长,您的意思是?”
“把你现在这个布防计划下发到各营,看看他们的反应,问问他们是否有意见或者建议。”
金主任一想,这是好事儿,群策群力拾遗补缺,就像今天来找何首长不就做到了这一点吗?
“这样好,这样可以完善计划,同时我也能看看他们的水平。
谢谢首长指点,等有了反馈我一定向您汇报。”
……
金主任走后,何雨柱也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带着教官组离开了,教学任务算是完成了,回去之后还要进行工作总结。
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总结出来,都是为后续工作做贡献了。
这项工作对于何雨柱来讲早就完成了,已经形成了报告。
他回去之后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去参与地空导弹仿制工作。
之前也零星几次的履行了顾问义务,但是也仅仅是问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关于导弹指挥系统运作方面的。再没有其他的了。
这次是要把重点放在这一块儿了。
目前的国防科工委虽然有苏联的支持,但是由于工业基础差的太多在材料、化工、电子、火箭发动机和精密加工方面全都是刚刚起步,根本满足不了防空导弹的制造工作。
大部分关键部件都得靠从苏联进口,回来组装。
而且在测试环节还缺少风洞和模拟环境等设施。
何雨柱就是想要独自托起这个项目也不现实,要从一部分下手暂时也是找不到突破点。
初期也只能等课题组提出需要,有什么需求他就去解决什么。
何雨柱上午回到空军司令部,跟跟一号首长和王副司令做了工作汇报,下午到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研究院导弹项目负责人面前点了个卯。
还领了一个不算任务的任务——研究靶机。
刚开始何雨柱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听完了人家的委婉的客套话他才明白了,在人家真正搞技术的人眼里他啥也不是。
要不是有伍先生提了一句,人家压根就没想着要他。
什么顾问啊?真当自己那个水平呢?
电光火石之间何雨柱来回寻思着,做了一个决定。
他从后勤那里要了一套绘图桌椅,一些空白图纸和各种绘图工具文具,带回自己家,准备埋头搞设计。
顺水推舟,还是不留在这讨人嫌了。
靶机嘛,肯定在导弹出来之前设计出一套来!
不是一个而是一套,看看谁快谁慢!
反正现在能拿出来的都会被苏联分享去,不着急。
还有一个考量就是何雨柱要给自己的人生规划做个诊断,然后再做一些改变。
因为他发现走科技这条路并不适合他,即使他每次都能从暗网的中间商那里获得合适的图纸或者实物,但是不管从他的知识体系上来看,还有科研工作需要付出的东西来看,这份工作都不适合他!
偶尔玩儿一下,或者是暗中贡献一下都可以,但是要做专职的科研工作者还真不行。
之前自己确实有点飘了,医学和教学才是他的根本。
虽然在未来那场运动中教师被批斗的非常狠,但是医生这个职业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被需要的,就不信他们都不得病。
就算他们不得病,咱也能让你们得病,都迫害到自己头上了,医德什么的就往后站站吧。
没有必要用“科学家”的头衔当避风港。
何雨柱让人把办公用品弄回家,自己去了一趟南锣鼓巷97号院儿,给家人问安。
又跟他们说了一下何雨亭的情况,当然是很多地方是修饰过的。
何雨柱搬去空军大院之后,就把97号院让给二姨浦霞一家人住了,正好她需要养胎,这边的环境更好。
未来困难时期,也能用种地做吃饱饭的掩护。
何雨柱回家工作,最高兴的就是郑筱兰了,他终于可以上班了,外交部翻译司都催她无数次了,甚至都已经把工作送上家门了。
这回她终于可以回去专职工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