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乔氏基地的人,顾时叙后来和他们打过几次交道,觉得他们的人品和能力都还算可靠,精英也不少,如果能够把他们招揽过来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行,他也不会强求。又比如潘昌,他的野战军团的战斗力让顾时叙十分看重,但如果真的要吸纳他们,势必会牵动葛建华手下的人马,单单这一脉的人数就可能达到五十万之巨,这其中的利弊得失,都需要仔细权衡。
顾时叙喝了一口水,深邃的眉峰皱起,神情变得沉毅起来:“江城基地的人虽然整体素质未必比得上其他人,但他们服从命令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更容易管理,也更不容易出什么乱子。另外那近三万人,才是真正经过重重考量和严格遴选才最终确定的。”
杨子晴捧着文件,仔细地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倾身,靠近顾时叙,轻声问道:“你说这十四万人是北上队伍的主体,那外围成员呢?你最终的……预算,或者说你计划中全部队伍的总人数,大概是多少人?”
顾时叙听到杨子晴的话,视线不自觉地锁定了她,仿佛瞬间穿透了她的防备。杨子晴一时间感到心跳加速,不由自主地扭了扭肩膀,身体下意识地想要挣脱那股沉重的目光,但她知道,顾时叙已经看到她的犹豫和不安。她不自觉地吞了吞口水,想要转移话题,但还没开口,他的一只手已经落在了她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拍,声音低沉且坚定:“你放心,我懂得分寸。尾大不掉的道理我明白,哪里是想做大事的人就能一股脑儿地拖下去。”他说话的时候,语气没有丝毫掩饰的自信与冷静,仿佛所有的决定都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我也不是好高骛远不务实的人,江城的人,除了那些穷凶极恶,或者自己不愿意走的,我都会带走。我们的主要目标,依旧是这些人。”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桌上堆叠的资料,眼中闪过一丝冷静的思考,“目前,整个部队的规模大概是三十五到四十五万。”
杨子晴听了心里轻轻松了口气。三十五到四十五万,已经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字。要是再大些,七八十万,甚至百万,那就太臃肿,麻烦事也多。她想了想,又觉得自己或许多虑了。顾时叙是个冷静、理智的人,他绝不会因为一时的同情心,或是对某些人有过高的期待,就做出不现实的决定。他之所以扩大规模,一方面是为了尽量带走有潜力的人,保住一些核心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江城未来的考虑,想要将更多有能力的人带走,避免出现更多的动荡。
她轻轻点头:“所以,你是想尽量保住江城的优势?”
顾时叙淡淡一笑:“当然。江城虽然被围困,但毕竟是曾经的核心城市,若没有适当的领导和调度,可能会迅速崩溃。既然能带走一些有用的人,给他们一个活下去的机会,也算是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
杨子晴静静地听着,心底对顾时叙的做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知道,这一切对他来说,并非单纯的“拯救”之心,而是一场宏大的布局,一场权力与责任的博弈。他的目标很明确,不仅是活下去,还要为将来的江山打下基础,确保在末世的厮杀中,他们能稳稳立足。
她突然想起了之前他曾提到过的一句话——“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只是活下去。”这句话当时她觉得有些冷漠,但现在,她隐约理解了其中的含义。顾时叙从不做无谓的牺牲,而是把每一个决策都深思熟虑,以确保最大化地保住有用的资源。
“那么,江城的七万多人,已经有名单了吗?”她突然问。
顾时叙的眉头暗暗一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还没有完全落实。军队那边正在筛选,这个其实比较简单。但民间的筛选就有点难度了。”他顿了顿,眼神幽深,似乎在思索着如何表述,“我们会优先考虑那些有一定声望的人,同时剔除掉那些不适合的人,这个工作难度比较大。如果你有认识的人选,可以随时举荐。”
杨子晴挑了挑眉,嘴角浮现一抹淡笑:“我还哪有什么人选?我认识的,几个不是在你手下办事的?”她的话里带着一丝戏谑,眼中却有一抹无奈。
顾时叙听后一笑,笑容中却夹杂着一丝无奈与感慨。两人对视了一会儿,仿佛所有的尴尬和隔膜,在这一刻重新被压下去。笑容掩盖了话语间未曾说出的复杂情感,那些潜藏在心底的东西,像是一层无形的雾气,悄然弥漫。
但杨子晴知道,那层薄薄的雾霾并没有消散,只是暂时被隐藏了。她能感觉到,顾时叙眼中的复杂情绪,那种属于“冷啸轩”的阴影,始终没有完全远离他们之间的距离。那朵白玫瑰依旧在他们之间轻轻摇曳,微妙地改变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表面上,他们依旧是默契十足的伙伴,但两人心底,却有一种看不见的裂痕。
顾时叙的眼神沉郁,仿佛又陷入了某种沉思。那天,杨子晴通过温西瑶的握手将跟踪器贴在了她身上,温西瑶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当他们通过顾时元的电脑锁定了温西瑶的落脚地时,顾时叙带着辉子前去行动,然而事情却并不像他预想的那样顺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