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道德判断标准。” “教育应该引导人们向更高层次的道德水平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哈利·哈洛:“爱和情感的需求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早期生活中。” “母爱的缺失会对幼小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人类也是如此。”
乔治·凯利:“个人建构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解释和预测世界。” “理解他人的个人建构是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艾伯特·班杜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个体行为和成就的重要因素,相信自己能做到是成功的第一步。”
弗洛姆:“爱是一种主动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它是自足,而不是追索。” “真正的爱是爱人与爱己的统一,我们要学会在爱中成长。”
安娜·弗洛伊德:“防御机制是自我保护的手段,但过度依赖可能会阻碍个体的心理成长。” “了解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海因茨·科胡特:“自体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尊的重要性,健康的自我是心理健康的核心。” “当个体的自体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实现良好的心理发展。”
唐纳德·温尼科特:“过渡性客体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桥梁。” “足够好的母亲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詹姆斯·吉布森:“生态心理学强调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受到环境的深刻影响。” “从生态的角度研究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
杰尔姆·布鲁纳:“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构建者。” “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肯尼斯·克拉克:“社会对种族的刻板印象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要努力消除这种偏见。” “追求社会公平和平等是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目标。”
玛丽·安斯沃思:“母婴依恋关系的质量对儿童的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基础,能让他们更有信心地面对生活。”
保罗·艾克曼:“面部表情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通过解读表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 “微表情能够泄露人们隐藏的情感,这在人际交往和心理研究中都有重要意义。”
罗伯特·扎荣茨:“社会促进效应表明,他人在场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效应。” “即使是简单的行为,他人的存在也可能对我们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理查德·尼斯比特:“社会认知研究让我们明白,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是充满偏差和局限性的。” “意识到这些认知偏差,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社会现象和他人的行为。”
李·罗斯:“归因理论提醒我们,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往往会出现偏差,要避免基本归因错误。” “正确的归因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减少人际关系中的误解。”
卡罗尔·德韦克:“成长型思维模式能激发个体的潜能,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有勇气和毅力。” “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是实现自我提升的关键心态。”
丹尼尔·吉尔伯特:“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往往受到认知和预期的影响。” “学会关注当下,珍惜眼前的美好,才能更好地体验幸福。”
史蒂文·平克:“进化心理学为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的许多心理特征都有其进化的根源。” “从进化的角度思考心理学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本性和行为模式。”
迈克尔·波斯纳:“注意是认知的门户,有效的注意力管理能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研究注意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应对复杂的任务。”
斯蒂芬·科斯林:“表象在人类认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对事物进行心理表征的一种方式。” “通过研究表象与认知的关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
约瑟夫·勒杜:“情绪脑的研究揭示了情绪产生的神经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认识到情绪的生理基础,有助于我们采取更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躯体标记假说表明,身体的生理反应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情感和身体状态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要重视这种身心关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