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颜的流水线正在大批量生产她研究的新产品。
春夏交替,很多敏感的肌肤,对化妆品要求很高。
她设计了补水面膜,美白面膜。
面霜,护手霜,唇膏,唇油。
等等。
一系列精致的女性化妆品。
这些除了在配方上做了改良,同时包装上更是精美。
无论在哪个年代,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
尤其是这几年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放开,很多东西不用票都可以购买了。
有道是三分疗效,七分广告。
他们在几个美容店门口贴了宣传广告。
每个进店的顾客都会送一些小样试用。
试用装在这个年代真的是少见,也可以说是没有。
物资匮乏经济紧张,谁会闲着没事儿把东西免费发给别人用呀。
可她们店就是这样做的。
张丽娟也放下手头工作开始到商场跑业务。
每天游走在京都的大街小巷。
所有的百货商场、柜台甚至是小卖部,她都去推销。
拿着他们的产品一个个帮顾客试用。
有些人觉得她是骗子,有些人抱着观望的态度。
只有寥寥数个想着再次购买。
至于商场里就更不好说了。
他们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有主管。
进一批货都要有出处。
所以想进大商场很难。
最后他们不得不将目标转向刚刚兴起的个体户。
同时,舒颜也想到了加盟的办法。
只加盟他们店的化妆品,而不是美容店。
这条路比较难开展,但一旦打通将会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张丽娟不放弃,每天执着的去跑市场。
舒颜见她如此努力,心疼之余也暗暗佩服。
这样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峰回路转。
来自于霍淮川那几个战友的媳妇。
她们在舒颜给寄化妆品后就一直用她的东西。
所以话说回来,疗效也是最好的广告。
“丽娟姐,城北大洋街有个日化店想进咱们的产品,你和我去跑一趟?”
张丽娟听此,立刻来了精神。
“你这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去那边舟车劳顿也不方便。
把地址给我,我去和对方交涉。”
舒颜想想也是。
“行,那我把地址给你,还有她的联系方式。
实在找不到你就找个电话亭,给她打个电话。
对方叫王艳,是个20多岁的女同志。
在大洋街开了家日化店,就叫‘王艳日常生活用品店’,你到了就说是我让你来的。
对了,我准备了我们店所有的样品你给带过去。”
“放心吧,这事儿姐姐我给你办的妥妥的。”
舒颜倒是很放心。
王艳是霍淮川把兄弟中,老大媳妇王辉的亲妹妹。
她听王辉说那姑娘走南闯北。
在南方也见过各种各样的化妆品。
起初也带了点儿过来倒卖,可惜路途太过遥远,来回时间比较久,运费比较贵。
想看看他们的产品。
如果价格合适,质量好,以后都在他们这儿进货。
其实舒颜想把她发展成自己的加盟店。
可经过几次的电话交流,她觉得那姑娘比较有主见。
不想受制于人。
所以她也就没再继续劝说。
不管加不加盟能卖他们的产品,把销路打出去才是关键。
劳动节这会。
吴桂琴找上舒颜。
让她给她定制一套产品,用来作为女职工的节日礼物。
往年都是发一些粮票洗衣粉,肥皂之类的。
男女同志都一样。
今年因为自己入股了舒颜的店,想着借此机会推销下产品。
反正这些钱由他们部门出。
与此同时,舒颜突然想到,除了女职工的保养套餐还可以推出男职工产品。
为此,她特意研究出一套男士护肤品。
成本相对很小。
还有几款适合男士喝的养生健体茶。
起初她还担心,这些东西没有精米白面来的有诱惑。
可现实是,大家对这一盒盒包装精美的礼品感到好奇。
又是部门主任发的,一看就很高档。
即便不是很实用,他们拿着也觉得很有面子。
尤其是女同志,在得知是化妆品后个个跃跃欲试。
她们平日很少给自己买化妆品。
有些能舍得的也是买最基础款回来涂涂。
像这种又是面膜,又是面霜,护手霜,唇膏,口红之类的东西。
一下子整这么多,哪个女性能拒绝的了?
“吴主任,你在哪儿弄来这些东西?这么精致一定很贵吧?”
吴桂琴摇摇头。
“哪有什么贵不贵的,给咱职工的福利就要恰到好处。
往年咱们不是米面,就是洗衣粉的。
难道真的要回家去劳动吗?
作为女性,咱们要对自己好一点。自己光彩照人了,才能让身边的人眼前一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