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藏在县令大人屋子里养了几天,精神好了很多,为了找他,整个县城和周边三十里地被县尉和县丞查得只差掘地三尺了。
宣王出不去县城,他的人混进县城也没法带他出去,水生为此愁的夜不能寐,而且他势单力薄,怕被国舅发现他这县令也知晓私采银矿这么大的秘密,他一家老小都会没命。
水生思索好几天,和宣王提议由他写请罪奏疏。
臣谢明谦丰云县县知县诚惶诚恐顿首谨奏:
窃臣猥以菲才,谬膺百里之寄,尸位一载,素乏鹰鹯之能。今辖内官道骤发骇闻,于六月二十七傍晚死十一人,白昼暴骨,血染郊衢。臣虽悬赏缉凶、增差巡捕,然奸徒诡谲,踪迹渺茫,至今未能擒获正法。此臣昏聩无能之铁证,百死莫赎之罪愆也!
虽已行二事稍弭民怨:
一者,请邻县干吏协查,广布眼线于市井;
二者,亲率皂隶重勘案牍,凡可疑者皆勾提质讯。
然元凶未得,万民侧目,纵皋陶复生,亦难为臣开脱。
伏念圣朝刑律森严,岂容庸吏贻害苍生?恳请陛下降雷霆之威,褫臣顶戴,锁拿问罪,以正朝廷纲纪;更乞简派风宪能臣,星夜驰援勘断,魍魉遁形。
臣无任惭惧战栗待罪之至,谨具本奏闻。
庆丰十九年七月二日
丰云县知县谢明谦臣昧死谨奏
在自己誊写的奏疏里让宣王誊写了“圣朝刑律森严、和朝廷纲纪”十个字,宣王看了眼水生,这谢大人的原稿一笔好字,心思也缜密,为官清廉是个值得栽培的人。他父皇对书法也是有造诣的人,盼能从奏疏里发现端倪。
为了多份保障,水生又给周叔去了封信,说他治辖内突发官道死了十三人,他如今连歹徒半点蛛丝马迹都未发现,估计官是坐不稳了。宣王在给水生给周大人的信里誊写了“蛛丝马迹”四个字。
水生发出去的信被县尉截了,找了专人拆了水生的奏疏和给周大人的信件都没有问题,才发了出去。
晚上小桃悄声问水生“皇上会不会派人来把县丞和县尉抓了?”
水生摇摇头“国舅手里银钱丰厚,又掌管西北兵马,皇上定不想现在明面撕破脸。国舅手里宫中皇后,太后全都有人,万一出现皇上去给太后请安把皇上软禁,逼得皇上退位就麻烦了。皇上定不会这样赌,或者按照律法私采银矿诛国舅九族,你都要诛九族了,不是逼人造反么,皇上不单不会摆在明面上,还得忍着替国舅掩盖这件事。”
水生指了指里屋,在小桃耳边悄声道“这是里面这位故意搅浑水。”
周叔收了水生信替水生很是担忧,在屋里来回踱步,突然才发现水生半点未问他如今该如何处理,这不是水生的性格,又忙把水生的信再仔细的查看了番,才发现“蛛丝马迹”四个字运笔略有不同。又把水生以前写的信找出来比对发现确实不是水生的字,但他猜不透是何人誊写的这几个字。
皇上收到丰云县令奏疏,脸色铁青,京郊靠近皇城竟然出现如此猖狂歹徒,这县令居然半点蛛丝马迹都未发现,只会请罪。
传了周大人冷声哼道“这丰云县令辖内出了这么大案子,连半点头绪都未有,还得让朕派贤能人去,这个庸才已经上了请罪奏疏了。”
周大人等皇上发完火,才诚惶诚恐的道“皇上,丰云县令也给臣来了信,只是,只是臣发现来信中有几个字并不是丰云县令所书写。”
皇上怔了下“呈上来。”
待见到周大人圈出的几个字时,忙把县令的请罪陈书拿来比对起来,发现陈书里有十个字和周大人信件中圈出来的字一样。
这个县令半句未请教周大人有何法子破案,那就是这案子大了,怕牵连周大人,而且县令大人的奏疏是给自己这个皇上看的,誊写之人特意写的几个字是特意提醒他的,这个人自己一定识得,要不没必要特意写几个字,想到几天未进宫里请安的宣王,皇上靠在龙椅上突然没了精神,扶着把手,脸色阴沉闭了眼,他还好好的活着,他的太子和国舅就敢杀他的皇子。兄弟手足相残如此之早。
周大人站在殿里不敢吱声,好半天皇上才道“丰云县令治辖不严,命案悬而不破,朕让他回辽东郡边境做县令去吧,他担不起京郊大县县令之任。”
皇上喘了口气接着道“丰云县县令,县丞,县尉都是无能之辈,朕会安排人去接替。”
周大人躬身退出。
皇上动作很快,当天下午就安排好了接替丰云县令,县丞,县尉的人选,第二天早朝,皇上就发火京郊大县命案未破,国舅的人趁机提议罢了丰云县县令,皇上沉着脸点点头允了 ,没等国舅这边的人推人上去,皇上的人就道“这京郊大县是重地,县丞和县尉也办案不力,都一起换了。”皇上也点头允了,国舅爷这边人大惊,皇上的人就把人选推上了,皇上顺势允了,着立刻启程去丰云县接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