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章:未来的太阳系
在华夏轩辕城宫殿下的千米深处,有一座规模超乎想象的机要室。最高执政官李世明穿过层层严密的安保关卡,步入其中。刹那间,一扇厚重的钛合金门缓缓向两侧滑开,一个规模超乎想象的空间映入眼帘。百万平方米的地下机要室内,弥漫着柔和的蓝光,如梦似幻。
李世明走进会场,正中心是一堵由高强度纳米复合材料打造的圆形承重墙,围出了直径300米的核心区域。这里安放着深度升级的华夏“本源悟空”量子超算中心。它运算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每秒百万京次 ,且内置第二十五代量子纠错系统,能把运算错误率降低至十万亿分之一。运行时,超算表面的上千个智能感应灯,如同银河中的繁星,根据运算强度有节奏地闪烁着,实时反馈着对海量太阳系数据的分析。
以超算中心为圆心,向外延伸出太空舱风格的环形演讲台。台面采用最新的柔性纳米触控屏,不仅坚固耐用,还支持千人同时多点触控操作。台前的AI智能交互系统,配备了270度环绕双屏,能在0.01秒内加载千PB以上的超大型文件,副屏支持手势隔空操控,实现信息的快速调取与展示,方便执政官与周边设备高效互动。演讲台边缘雕刻着水晶龙纹祥兽,在光影的映照下栩栩如生,龙身蜿蜒盘旋,祥兽昂首凝视,仿佛要破空而出。地面上镌刻的祈福花纹,与古老的八卦阵列交相辉映,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
环绕超算中心的圆柱墙上,密密麻麻安装着5000多台百万k超高清3D量子投影设备和柔性显示屏。这些设备借助时空算法,协同在会场上空模拟太阳系的运行。
李世明踏上演讲台,轻点操作界面,中心演讲台上方,一个散发着夺目金色光芒的虚拟太阳,以1:1的比例精准还原,光芒柔和却又极具穿透力,照亮了整个会场。随着身后中心演讲台的圆柱屏幕太阳光芒亮起,会场上空,水星率先在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现身,它快速环绕“太阳”运行,表面坑洼不平的地貌清晰可见。紧接着,金星带着独有的迷人光芒,在预定轨道上悠然运转。随后,地球携着美丽的蓝色光晕登场,云层的流动、海洋的波涛,均清晰可辨。火星带着它独特的红色地貌出现在既定轨道,其上的大峡谷与火山清晰可见。小行星带宛如一条璀璨的星河,众多小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有序运行,偶尔相互碰撞,溅起的火花稍纵即逝。
随后,木星在更远的轨道上现身,其表面的大红斑以其磅礴的气势,展现着宇宙的雄浑。土星的光环则如同一顶璀璨的皇冠,环绕着星球缓缓转动,它在木星之外的轨道上运行。天王星和海王星在会场的边缘地带登场,它们散发着幽冷的光芒,诉说着太阳系边缘的神秘。
随着视角继续向外延伸,在太阳系的冰冷边疆,柯伊伯带缓缓浮现——无数冰封的残骸与矮行星组成了一道朦胧的光环,冥王星悄然划过轨道,与其他冰质天体一同在幽暗深处静默舞蹈,仿佛远古时代的信使,诉说着太阳系诞生的秘密。而奥尔特星云则如同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整个太阳系,模糊的轮廓在会场的最外围若隐若现。
机要室的穹顶呈圆形,与方形的机要室主体构造相呼应,暗含“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观。在这里,李世明仿佛站在宇宙的中心,掌控着太阳系的未来。
全息投影技术与高精度引力场模拟系统完美协作,不仅能将每颗行星的轨道、自转速度,以及卫星的环绕轨迹精准复刻,逼真呈现于会场空中,更赋予了人们仿若置身真实宇宙空间的沉浸式体验。气态行星上翻涌的风暴、卫星表面的环形山,乃至小行星带的尘埃颗粒,皆能以近乎1:1的比例清晰展现。
当李世明将目光锁定在地球的3D投影上并在脑海中下达指令时,地球的投影便会以他眼球锁定的位置为中心,无限放大。刹那间,广袤的宇宙背景以光速略过,地球的投影画面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开始以他所注视的点为中心,缓缓拉近,一场由远及近、层层深入的视觉之旅就此展开。
最初,映入眼帘的是广袤无垠的大地,山川河流、平原丘陵交错分布,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随着投影的逐步放大,大地上的景物愈发清晰,飞鸟在天空中翱翔,翅膀扇动的频率与轨迹清晰可见;走兽在草地上奔跑,肌肉的律动与蹄声的节奏仿佛都能透过画面传递出来。一草一木也逐渐变得生动起来,树叶的脉络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花瓣上的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每一次呼吸。
继续放大,画面聚焦到人群之中,行人的身影愈发清晰,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脸上展露无遗。细微的表情变化被精准捕捉,嘴角的微笑、眉头的紧锁、眼中的光芒,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被呈现,仿佛能透过他们的表情读懂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