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香菱见众人正在说笑,便迎上去笑着说:
“你们看看这一首诗。
要是觉得行,我就接着学作诗;
要是还不行,我就死了学作诗这份心了。”
说着,把诗递给黛玉和众人。
大家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后笑着说:
“这首诗不但写得好,而且新颖巧妙,富有意趣。
可见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对的。
诗社肯定会请你加入的。”
香菱听了,心里不太相信,料想这是他们哄自己的话,便还一个劲地问黛玉、宝钗等人。
正说着,只见几个小丫头和老婆子匆匆忙忙地走来,都笑着说:
“来了好些姑娘、奶奶们,我们都不认识,奶奶、姑娘们快去认认亲戚吧。”
李纨笑着说:
“这说的是什么话?
你到底说清楚,是谁的亲戚?”
那婆子、丫头都笑着说:
“奶奶的两位妹子来了。
还有一位姑娘,说是薛大姑娘的妹妹;
还有一位爷,说是薛大爷的兄弟。
我这会儿去请姨太太呢,奶奶和姑娘们先上去吧。”
说完,就径直走了。
宝钗笑着说:
“难道是我们家的薛蝌和他妹妹来了?”
李纨也笑着说:
“难道我们婶子又进京来了?
他们也不可能都凑到一块儿呀,这可真是奇事。”
大家都觉得纳闷,便来到王夫人的上房,只见屋里黑压压地站了一地的人。
原来,邢夫人的兄嫂带着女儿岫烟进京来投奔邢夫人。
恰巧凤姐的兄长王仁也正进京,两亲家就一起结伴来了。
走到半路停船的时候,又正好遇见李纨的寡婶,带着两个女儿——大的叫李纹,小的叫李绮,也进京来。
大家一聊起来,发现又是亲戚,所以三家就一路同行。
后来,薛蟠的堂弟薛蝌,因为当年父亲在京城时,已经把胞妹薛宝琴许配给了京都梅翰林的儿子,正准备进京操办婚事,听说王仁进京了,他也随后带着妹妹赶来了。
所以今天大家都聚齐了,来投奔各自的亲戚。
于是大家相互见礼、叙旧,贾母和王夫人都非常高兴。
贾母笑着说:
“怪不得昨晚灯花爆了又爆,结了又结,原来应在今天有好事啊。”
大家一边说着家常,一边查看带来的礼物,一边吩咐准备酒饭。
凤姐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
李纨、宝钗也忙着和婶母、姊妹们诉说离别之情。
黛玉见了这情景,一开始很高兴,随后又想起众人都有亲戚,唯独自己孤单一人,没有亲眷,不禁又垂下泪来。
宝玉深知她的心思,好一番劝慰,她才作罢。
然后宝玉匆匆来到怡红院,对袭人、麝月、晴雯等人笑着说:
“你们还不快去看人!
谁能想到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她这个叔伯兄弟的容貌举止却完全不一样,倒像是宝姐姐的同胞兄弟似的。
更奇怪的是,你们整天都说宝姐姐是绝色美人,如今你们看看她妹妹,还有大嫂子的这两个妹妹,我都形容不出来她们有多好看了。
老天啊,老天!
你到底有多少精华灵秀,才生出这些出类拔萃的人来!
我真是井底之蛙,整天以为现在身边的这几个人就是独一无二的了,谁知道不用去远处找,就在眼前,一个比一个美。
如今我又长见识了。
除了这几个,难道还有更出色的不成?”
一边说,一边自己又笑又感叹。
袭人见他又有点痴傻的样子,就不想去看。
晴雯等人早就去瞧了一遍回来了,笑嘻嘻地对袭人说:
“你快去看看!
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的一个妹妹,大奶奶的两个妹妹,就像四根水灵灵的水葱儿一样。”
话还没说完,只见探春也笑着进来找宝玉,说:
“咱们的诗社可要兴旺起来了。”
宝玉笑着说:
“正是呢。
这都是你一高兴起了诗社,所以才鬼使神差地来了这些人。
不过有一件事,不知道她们会不会作诗?”
探春说:
“我刚才都问过她们了,虽然她们都很谦虚,但看情形没有不会作诗的。
就算不会也没关系,你看香菱就知道了,学起来也不难。”
袭人笑着说:
“她们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厉害,三姑娘你觉得怎么样?”
探春说:
“确实是这样。
依我看,就连她姐姐和这些人加起来都比不上她。”
袭人听了,既惊讶又笑着说:
“这可真奇怪了,还能从哪里再找到这么优秀的人呢?
我倒要去看看。”
探春说:
“老太太一见到她,喜欢得不得了,已经逼着太太认她做干女儿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