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赵姨娘正在屋里数落贾环,只听贾环在外面房间大声说道:
“我不过弄倒了药吊子,洒了一点儿药,那丫头又没死,值得她也骂我,你也骂我,还赖我心肠坏,把我往死里诋毁。
等明天我还要那小丫头的命,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你们就等着瞧吧,让她们小心点儿。”
赵姨娘急忙从里屋出来,捂住他的嘴说:
“你还在这儿信口胡说,这不是先把我的命要了吗!”
母子俩吵了一阵。
赵姨娘听了凤姐的话,越想越气,也不派人去安慰凤姐一下。
过了几天,巧姐儿的病好了。
可从此两家的仇怨比以前更深了。
一天,林之孝进来禀报说:
“今天是北静郡王的生日,请示老爷该如何安排。”
贾政吩咐道:
“就按照往年的惯例准备,再回禀大老爷知道,把礼物送去就行了。”
林之孝答应后,就去操办了。
没过多久,贾赦过来和贾政商量,带着贾珍、贾琏、宝玉去给北静王祝寿。
其他人倒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有宝玉一直仰慕北静王的风采和威严,巴不得能常见到他,于是连忙换好衣服,跟着众人来到北王府。
贾赦、贾政递上写有自己官职和名字的名帖,等候传见。
不一会儿,里面出来一个太监,手里捻着佛珠,见到贾赦、贾政,笑嘻嘻地说道:
“二位老爷好啊?”
贾赦、贾政也赶忙问好。
贾珍、贾琏、宝玉三人也上前问了好。
太监说道:“王爷有请,进去吧。”
于是父子五人跟着太监走进王府,过了两道门,转过一座宫殿,里面才是内宫门。
刚到门口,大家都停下脚步,太监先进去向北静王通报。
这里门口的小太监都迎上来问好。
过了一会儿,太监出来,说了声“请”,父子五人恭恭敬敬地跟着进去。
只见北静郡王穿着礼服,已经迎到殿门的廊下。
贾赦、贾政先上前请安,接着依次是贾珍、贾琏、宝玉请安。
北静郡王单独拉着宝玉说:“我好久没见你了,很惦记你。”
又笑着问道:“你那块玉还好吗?”
宝玉弯着身子,行着半礼,回答说:“托王爷的福,都好。”
北静王说:“今天你来,也没什么好东西给你吃,咱们就好好说说话吧。”
说着,几个太监打起帘子,北静王说了声“请”,自己先走进殿内,然后贾赦等人都弯着身子跟进去。
先是贾赦请北静王受礼,北静王说了几句谦虚的话,贾赦就已经跪下了,接着贾政等人依次行礼,这是不必多说的。
贾赦等人又恭恭敬敬地退出来。
北静王吩咐太监们把他们安排在众亲戚旧友一处,好好款待,却单单把宝玉留下来说话,还赏了座位。
宝玉又磕头谢恩,在靠近门边的绣墩上侧身坐下,和北静王谈了一会儿读书作文的事。
北静王非常爱惜他,又赏了茶,接着说道:
“昨天巡抚吴大人来朝见皇上,说起你父亲之前担任学政的时候,办事公正,凡是学生童生,都十分信服。
他朝见时,皇上也问起过,他也极力保荐,这可是你父亲的好兆头啊。”
宝玉连忙站起来,听完这段话,才回答说道:
“这都是王爷的恩典,吴大人的盛情。”
正说着,小太监进来禀报:
“外面诸位大人老爷都在前殿感谢王爷赏赐的宴席。”
说着,呈上谢宴和请午安的帖子。
北静王大致看了一下,又递给小太监,微笑着说道:
“知道了,辛苦他们了。”
小太监又禀报:
“给贾宝玉王爷单独赏赐的饭已经准备好了。”
北静王就命令那个太监带着宝玉到一所非常小巧精致的院子里,派人陪着他吃了饭,宝玉又过来谢恩。
北静王又说了些夸赞的话,突然笑着说道:
“我上次看到你那块玉觉得很有意思,回去后说了个样式,让他们也做了一块。
今天你来得正好,就给你带回去玩吧。”
于是命令小太监取来,亲手递给宝玉。
宝玉接过来捧着,再次谢恩,然后退出去。
北静王又命令两个小太监跟着宝玉出来,宝玉这才和贾赦等人一起回去。
贾赦就各自回自己的院子去了。
这边贾政带着宝玉三人回来,见过贾母,向贾母请了安,说了一些在王府里见到的人的情况。
宝玉又向贾政回禀了吴大人朝见皇上并保荐他的事。
贾政说:
“这吴大人本来和咱们关系不错,也是我们这一类人,倒是很有骨气。”
又说了几句闲话,贾母就说:“去歇着吧。”
贾政退出去,贾珍、贾琏、宝玉都跟到门口。
贾政说道:“你们都回去陪老太太坐着吧。”
说着,就回房去了。
刚坐下一会儿,只见一个小丫头禀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