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也很忐忑,生怕贾母着急,还说:
“现在已经派人在四处寻找了,求签问卦都说在当铺里找,应该能找得到的。”
贾母听了,急得站起来,眼泪直流,说道:
“这块玉怎么能丢呢!
你们太不懂事了!
难道老爷也不管这事吗?”
王夫人知道贾母生气了,叫袭人等人跪下,自己也收起笑容,低头回禀道:
“媳妇怕老太太着急,老爷生气,都没敢回禀。”
贾母叹道:
“这是宝玉的命根子。
因为丢了玉,所以他才这么失魂落魄的。
这还了得!况且这玉全城的人都知道,谁捡了去,能那么容易就叫你们找出来吗?
快去叫人请老爷,我要和他说。”
当时,吓得王夫人、袭人等人都哀求道:
“老太太您一生气,回头老爷更生气了。
现在宝玉病着,交给我们拼命去找就是了。”
贾母说道:
“你们怕老爷生气,有我呢!”
便叫麝月派人去请老爷,不一会儿,传回话来说:
“老爷出去谢客了。”
贾母说道:
“不用他也可以。
你们就说我说的,暂且也不用责罚下人,我叫琏儿来,写个赏格,挂在前几天宝玉经过的地方,就说有人捡到玉送来的,情愿给一万两银子;
要是有人知道谁捡了玉,通风报信找到玉的,给五千两银子。
如果真的找到了,可不能吝惜银子。
这么一找,说不定就找出来了。
要是只靠咱们家这几个人找,找一辈子也找不到!”
王夫人也不敢直说什么。
贾母传话给贾琏,让他赶紧去办。
贾母又让人:
“把宝玉用的东西都搬到我那里去,只派袭人、秋纹跟过来,其他人还留在园子里看屋子。”
宝玉听了,始终不说话,只是傻笑。
贾母便带着宝玉起身,袭人等人搀扶着他出了园子。
回到自己房间,贾母让王夫人坐下,看着人收拾里间屋子安置好,便对王夫人说:
“你知道我的意思吗?
我是觉得园子里人少,怡红院里的花树忽枯忽开,有些奇怪。
以前靠着一块玉能驱除邪祟,现在玉丢了,我担心邪气容易侵入,所以把他带过来和我一起住。
这几天也别让他出去,医生来了就在这里看病。”
王夫人听了,便接着说:
“老太太想得自然是对的。
现在宝玉和老太太住在一起,老太太福气大,什么邪气都能压住。”
贾母道:
“什么福气!不过是我屋里干净些,经书也多,可以念念经,定定心神。
你问问宝玉,好不好?”
那宝玉被问,只是笑。
袭人让他说“好”,宝玉也就说“好”。
王夫人见了这副样子,不禁落下泪来,但在贾母面前,又不敢出声。
贾母知道王夫人着急,便说:
“你回去吧,这里有我来照顾他。
晚上老爷回来,告诉他不必来见我,也不许他说什么。
王夫人走后,贾母让鸳鸯找些安神定魄的药,按照药方给宝玉吃了,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贾政当晚回家,在车里听到路上有人说:
“人要发财,其实也挺容易的。”
另一个人问:“怎么这么说呢?”
这个人又道:
“今天听说荣府里丢了什么少爷的玉,还贴着招帖儿呢,上头写着玉的大小、式样、颜色,说要是有人捡到送去,就给一万两银子,通风报信的还给五千两呢。”
贾政虽然没听得十分真切,但心里很诧异,急忙赶回家,就问门口的人这件事。
门口的人回禀道:
“奴才之前也不知道,今儿晌午,琏二爷传出老太太的话,派人去贴招帖儿,奴才才知道的。”
贾政听了,叹气道:“家道该当衰败,偏偏生了这么个孽障!
他刚出生的时候,满街都是谣言,过了十几年,好不容易稍微好了些。
这会子又大张旗鼓地悬赏找玉,像什么话呢!”
说着,急忙走进内室去问王夫人。王夫人便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他。
贾政知道这是老太太的主意,又不敢违抗,只能抱怨王夫人几句。
又走出来,让人瞒着老太太,背地里把招帖儿揭下来。
哪知道早就有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把招帖儿揭走了。
过了些日子,竟然有人来到荣府门口,声称是送玉来的。
府里的下人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就说:
“拿来吧,我给你进去通报。”
那人便从怀里掏出赏格,指着给门口的人看,说道:
“这不是你们府上的帖子吗,上面写明了送玉来的给一万两银子。
二太爷,你们这会儿看我穷,等我得了银子,可就是个财主了。
别这么爱答不理的!”
门口的人听他口气强硬,就说:
“你好歹给我瞧一眼,我好进去通报。”
那人一开始不肯,后来听人说得有理,便掏出那块玉,托在手掌上扬了扬,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