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蒲公英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发现,蒲公英多糖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这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蒲公英还具有一定的保肝利胆作用。它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并且能够增加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
三、用法及注意事项
(一)用法用量
1. 内服:蒲公英可以煎汤内服,一般用量为10 - 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在煎煮时,可将蒲公英洗净后与其他药材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煎煮。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 - 30分钟,二煎15 - 20分钟。也可以将蒲公英制成丸剂、散剂等剂型服用,方便患者使用。此外,还可以用蒲公英泡茶饮用,取适量蒲公英(干品或鲜品均可),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反复冲泡数次,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日常保健和一些轻症的调理。
2. 外用:鲜蒲公英适量,洗净后捣烂如泥,直接敷于患处,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乳痈等病症。一般每日换药1 - 2次,以保持药物的新鲜和有效性。也可以将蒲公英煎水后,用纱布蘸取药液湿敷患处,同样适用于皮肤炎症、湿疹等病症的治疗。
(二)注意事项
1. 蒲公英性寒,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类人群在使用蒲公英时,可适当配伍一些健脾温胃的药物,如白术、干姜等,以减轻蒲公英的寒性对脾胃的影响。
2. 部分人可能对蒲公英过敏,使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如果在使用蒲公英过程中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进行抗过敏治疗。
3. 在使用蒲公英治疗疾病时,应遵循医嘱,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如果在用药过程中症状没有缓解或出现加重的情况,也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四、举例十个用方治疗用途
(一)治疗乳痈
方剂:蒲公英汤(《洞天奥旨》)
组成:蒲公英60克,金银花60克,生甘草15克,通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乳。
主治:乳痈初起,乳房红肿疼痛,恶寒发热等。
方解: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治疗乳痈之要药,重用为君药;金银花清热解毒之力较强,与蒲公英相须为用,增强清热解毒之功,为臣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通草通利血脉,下乳,可助消散乳痈,为佐药。全方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乳之效。
(二)治疗肺痈
方剂:蒲公英芦根汤
组成:蒲公英30克,芦根30克,薏苡仁15克,冬瓜仁15克,桃仁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症见咳嗽胸痛,咯吐腥臭脓血痰等。
方解:蒲公英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二者共为君药,可清泄肺热;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排脓,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协助君药增强清肺化痰、排脓之力,为臣药;桃仁活血化瘀,可助消散痈肿,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适用于肺痈的治疗。
(三)治疗肠痈
方剂:阑尾清化汤(《新急腹症学》)
组成: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牡丹皮15克,大黄15克(后下),川楝子9克,赤芍15克,桃仁9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 2剂,分2 - 4次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主治: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阑尾脓肿早期。
方解:方中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为君药;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二者共为臣药,助君药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桃仁活血化瘀,共为佐药,以行气活血,消散痈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共奏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腑泻热之功,适用于肠痈的治疗。
(四)治疗咽喉肿痛
方剂:蒲公英桔梗汤
组成:蒲公英3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射干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