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药用部分
血塞通的药用部分来源于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经过严格的采收季节选择(一般在秋季花开前采挖),将采挖后的三七洗净、干燥,再通过专业的提取工艺,将其中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提取出来,制成血塞通草这一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五、附方功效与作用
活血化瘀:血塞通能显着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效消除瘀血阻滞。对于瘀血内阻导致的胸痹心痛、中风偏瘫、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等病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在于三七总皂苷能够调节血小板的功能,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同时增加前列环素的释放,使血小板的聚集性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强。
通脉活络: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的弹性,改善微循环,促进血脉畅通。对于因血脉瘀阻引起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血塞通草能够增加心肌和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轻缺血缺氧损伤,保护心脑功能。实验研究表明,血塞通草可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进而舒张血管平滑肌,达到通脉活络的目的。
抗心肌缺血:能提高心肌的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在心肌缺血时,血塞通草可以调节心肌的能量代谢,增加心肌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乳酸的产生,从而改善心肌的代谢环境,保护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临床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血塞通草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心电图ST - T段改变也有所改善。
抗脑缺血:对脑缺血损伤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它可以减轻脑缺血后的脑水肿,降低脑组织的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等。在脑梗死的治疗中,早期应用血塞通草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血脂: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调节血脂代谢。通过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研究表明,血塞通草可能通过调节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影响脂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从而发挥降血脂作用。
抗炎: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炎症相关的疾病,如关节炎、盆腔炎等,血塞通草能够缓解炎症症状,减轻疼痛和肿胀。实验发现,血塞通草可以抑制核因子 - κB(NF - 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白细胞介素 - 6(IL - 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功效。
抗氧化: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延缓衰老。自由基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塞通草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研究表明,血塞通草中的三七总皂苷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改善微循环:能够增加微循环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循环病变,如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血塞通草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在微循环实验中,使用血塞通草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管径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
促进组织修复:在创伤愈合、骨折愈合等过程中,血塞通草能够促进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组织修复。它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增加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临床观察发现,在外科手术后或创伤患者中,使用血塞通草辅助治疗,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镇痛: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缓解多种疼痛症状。对于头痛、牙痛、痛经等,血塞通草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减轻疼痛感觉。其镇痛机制可能与调节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以及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
六、举例十个使用方法治疗
治疗冠心病:血塞通片,每次50 - 100毫克,每日3次,口服。可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缓解心绞痛发作。
治疗脑梗死:血塞通注射液,每次200 - 4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 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梗死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