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误会了,我们的目标是维护治安。”
汉克斯试图软化态度。
但现在舆论认为警方针对合法企业,这对双方都不利。”
“所以,处长先生想让我出面平息‘误会’?”
林耀忽然笑了,指节轻叩桌面,道:
“不如我们换个思路,天耀集团计划投资五亿港元在新界建物流园,需要你们在各方面给予便利。”
他顿了顿,续道:
“作为回报,我可以建议合作社团配合你们。”
会客室里骤然沉默。
汉克斯盯着林耀镜片后的眼睛,那里没有半点社团老大的狠戾,只有商人特有的精明与从容。
“林先生,我需要时间向港督先生汇报。”汉克斯最终开口。
“当然可以。”
林耀起身整理袖口,阿珍及时递上风衣道
“不过你最好尽快,谁也不想把事情搞大,对吧?!”
离开时,林耀在大厅被记者团团围住。
他面对镜头露出温和的微笑,道:
“汉克斯先生只是和天耀集团沟通慈善事宜,大家也都知道,我是很乐于做慈善的。”
“对了,天耀集团永远支持法治。”
闪光灯此起彼伏,他身后的桑迪正与杨锦荣低声交谈。
手中文件袋上“律政司”的印章隐约可见。
汉克斯站在楼梯转角,看着楼下这场精心策划的“偶遇”。
忽然意识到自己输掉的不仅是谈判。
当社团把刀藏进西装,把枪声换成支票簿的翻页声。
他们大不列颠的某些规则,或许早就该改改了。
“杨,你去他公司和他谈一谈!”
汉克斯把杨锦荣办公室之后对他说道。
“好的,处长先生!”杨锦荣微微点头。
……
半个小时后。
杨锦荣来到了天耀集团大厦。
青龙堂成员对他盘问后,让秘书组去通知。
当阿珍推开雕花木门时,杨锦荣闻到一缕若有似无的雪松香。
“杨sir,你来了。”
林耀坐在宽大的班台后,指尖转着一支古巴雪茄。
他抬手示意沙发,杨锦荣注意到茶几上已摆好两杯浮梁贡茶。
“林先生,汉克斯处长让我来听您的方案。”
杨锦荣目光扫过林耀面前摊开的文件,居然是天耀安保公司的财务报表。
红笔圈出的“两亿港元”格外醒目。
林耀将钢笔轻轻搁在文件上,指节敲了敲报表:
“其他事之前已经谈好了,我准备对你们搞慈善,成立抚恤基金,你看怎么样?”
“额,什么?给我们搞慈善??”
林耀的举动把杨锦荣整不会了。
眼镜差点掉下,他急忙扶了扶。
喝了一口茶,林耀笑着说道:
“殉职的家属拿热30万,重伤10万,轻伤按级别递减,比你们现行标准高两倍。”
杨锦荣的瞳孔微微收缩。
这个数字精准踩中了他所有同事心理的“感恩线”。
既不至于高到引人怀疑,又足够让基层同事感受到“被重视”。
他注意到报表附注里写着:“基金由双方各派三名监事,天耀安保主导投资运营”。
“射击场馆免费开放,是想让弟兄们习惯用你们提供的装备?”
杨锦荣问道。
林耀笑而不语,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黑色礼盒推过去。
杨锦荣打开一看,是枚纯金打造的徽章。
底座刻着“忠勇可鉴”四字,落款是“天耀慈善基金会”。
林耀继续说道:“我打算以基金会名义,给你的每个同事送一枚这样的纪念章。”
“当然,由你负责统筹发放。”
杨锦荣忽然明白为何林耀一直以来会选他。
他既是汉克斯眼中的“自己人”,也是江湖人口中的“杨sir”。
这种双重身份,此刻成了最好的棋子。
“杨sir,这是基金的投资方向。”
林耀合上书,续道:
“主要放在基建和民生项目上,比如新界的物流园......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杨锦荣点头,心中暗叹这步棋的精妙:
两亿港元换“软性合作”。
抚恤基金看似公益,实则将利益与天耀集团深度绑定。
射击场馆、纪念章、补贴发放......
每一样都是在织网,让规则慢慢向商业逻辑倾斜。
“汉克斯处长那边,我会告诉他这是‘缓和矛盾的善意举措’。”
杨锦荣将金徽章收入西装内袋,道:
“但林先生别忘了,条例第45条禁止......”
“条例是死的,人是活的。”
林耀拍了拍他的肩膀,力度恰到好处。
“杨sir,我们要做的,是让港岛更好!”
“好,谢谢你,林先生,告辞。”
电梯门打开的瞬间,阳光扑面而来。
接下来的几天。
杨锦荣先是在港岛晚报开设“抚恤”专栏。
亲自撰写文章讲述基金救助差佬家属的故事,配上林耀慰问受伤差佬的高清照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