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林小满又将话题转向生态保护方面,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张县长、李副书记,咱们苍山县目前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李建民回答道:“林市长,为了加强生态保护,我们已经果断关停了一些污染严重、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小矿场,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排放。同时,也在积极推进矿山复绿工作,希望能够逐步恢复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但由于资金有限,在复绿工作中,从购买树苗、草种到聘请专业的绿化团队,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导致复绿进度比较缓慢。”
林小满神情凝重地说:“生态保护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再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科学的生态修复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资金,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推进。
同时,要开拓思路,探索一些生态产业,比如将废弃矿山改造成矿山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生态修复,还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会议结束后,林小满一行径直来到了苍山县的一个矿山。曾经热闹非凡、机器轰鸣的矿区,如今部分已经关停,显得格外寂静。只有一些废弃的矿坑和堆积如山的尾矿,见证着这里曾经的忙碌。
矿坑周围的土地裸露着,植被稀疏,一片荒芜的景象。堆积的尾矿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冷冷的光,仿佛在诉说着生态破坏的伤痛。林小满看着眼前这触目惊心的景象,心情格外沉重。
他缓缓转身,面色凝重地对张正明说:“张县长,这里的生态破坏确实比较严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修复阶段。我们要加快复绿工作的进度,尽快恢复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比如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提高修复效率和质量。”
张正明点头称是,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林市长您说得对,我们也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只是目前在技术选择上,我们缺乏专业的指导,比较迷茫,不知道哪种技术更适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
林小满思索片刻,坚定地说道:“我知道有几家在生态修复领域有丰富经验的科研机构,他们在类似的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回头我帮你们牵线搭桥,邀请他们来实地考察,根据我们苍山县的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离开矿山后,林小满一行来到了苍山县的一个农产品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各种农作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长势喜人。嫩绿的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机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农作物的芬芳。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强热情地迎接了他们,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林小满兴致勃勃地走进田间,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不时用手轻轻抚摸着翠绿的叶片。
他抬起头,微笑着询问王强:“王老板,看这农作物的长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你们这农产品的销路怎么样?”
王强笑着挠了挠头,说道:“林市长,感谢您的关心。我们这农产品主要是供应给周边城市的市场,销售渠道相对比较单一。而且因为缺乏深加工,大部分都是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利润空间有限。”
林小满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说道:“这就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刚才在会上也提到了,咱们苍山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深加工,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在这方面寻求合作呢?”
王强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林市长,我们也想啊,可这谈何容易。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建设加工厂、购置设备,还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我们根本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推动这件事。”
林小满鼓励道:“王老板,别担心,政府会帮你们想办法。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你们对接,共同探讨合作模式。你自己也要积极主动起来,多学习市场知识,了解市场需求,提前做好准备。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做起来,实现咱们苍山县农业的转型升级。”
一天的调研结束后,林小满坐在返回市区的车上,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在苍山县的所见所闻。他深知,每个县区都犹如一颗独特的宝石,既有自身闪耀的优势,也面临着各自的问题。只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为每个县区量身定制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才能实现青山市的整体繁荣与发展。
这时,坐在一旁的秘书打破了车内的沉默,对林小满说:“林市长,今天在苍山县的调研收获颇丰,您对苍山县的发展规划想必已经有了初步的清晰想法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