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缝纫摊老板抓住“老年人怕麻烦”的特点,提供“改裤脚上门取送”服务,其实就是在收活时顺路取,送活时顺路带,却让老人觉得“这师傅真贴心”。
这些生意的共同点,是不把人当傻子,而是让人花得值,就像卖烤红薯的摊主,总会把最甜的那个留在炉边,给常来的老主顾留着,“多给你尝一口,不好吃不要钱”。
但利用人性的边界必须清晰。比如针对贪便宜,可以“买三送一”,但不能缺斤短两;针对怕麻烦,可以“上门服务”,但不能偷工减料。
真正的赚钱诀窍,是在“赚糊口钱”和“守良心”之间找平衡,就像修鞋摊老板发现顾客的鞋子还能穿,会说“不用换底,我给你补补还能穿半年”,而不是怂恿“这鞋该换了,我这儿有新的”。前者能赚回头客,后者只能做一锤子买卖。
赚钱的第五层诀窍,是“抗风险能力”的提前布局。赚小钱靠勤快,赚稳钱靠扛事。卖早点的摊主会提前半小时出摊,以防路上堵车耽误上班族的时间;收废品的人会准备两种秤,一种给“懂行的”,一种给“不太计较的”,免得因为秤的问题起争执。
夜市卖炸串的夫妻总会多备一份食用油,怕的是中途油不够,换油时让顾客等太久。这种冗余设计,不是闲着没事干,而是吃过亏后的防备,就像经历过台风天的小贩,总会在摊位旁备着几块砖头,用来压住帐篷的边角。
更重要的是风险转化的能力。有人卖菜时遇到雨天,菜价明明可以涨,却只比平时贵一毛,嘴上说“雨天进货难,但都是老主顾,不能狠赚”,其实是怕涨价把回头客逼到别家。
有人在工地旁卖盒饭,遇到工程款拖欠时工人没钱,就允许“先欠着,发工资了再给”,但会让对方留下工牌做个记号。
抗风险不是害怕风险,而是把风险变成“攒人情”的机会,就像借出去的钱能收回最好,收不回也赚了句“这人实在”,总有一天能在别处补回来。
赚钱的终极诀窍,是“长期主义”的坚守。很多人羡慕“一夜暴富”,却忽略那些慢慢变富的人:小区门口的修自行车摊,摆了十五年,从修普通自行车到修电动车,老板记得每个老顾客的车脾气。
菜市场角落里的豆腐摊,每天只做两板豆腐,卖完就收摊,二十年如一日,老主顾宁愿等第二天也不去别家,因为“他家的豆腐没石膏味”。这些看似慢的生意,实则是用时间熬出的信任,就像老陈醋,年头越久越值钱。
长期主义的核心,是“不赚最后一个铜板”。有人在城中村收废品,遇到老人卖东西,总会多给五毛一块,“老人家不容易”;有人开杂货店,看到顾客钱不够,会说“差一毛就算了,下次来补上”。这种克制,本质上是懂得“钱是赚不完的,人情却能攒起来”!
喜欢直击人性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直击人性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