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白叶在短暂的出场时间里,给瓜迪奥拉留下的印象,依旧是一如既往的强大。
瓜迪奥拉这种主张传控足球的教练,才清楚白叶那些看似简单的传球组织,是有多么的了不起。
在瓜迪奥拉看来,足球比赛的技战术就是一门学问,跟这世上任何一个学科,一门手艺一样,都会经历时间的洗礼和不断进化的进程。
拿基本阵型来说,就像那本着名足球读物的名字一样——倒转金字塔。
从19世纪现代足球襁褓时期的1-2-7渐渐演化,在不同时代足球人的研究和实践下,前场人数逐步减少,中后场人数慢慢堆砌。
瓜迪奥拉作为一名在球员和主教练生涯都取得巨大成功的足球人,在职业足坛摸爬滚打时间跨度超过三十年,和各个时代的各种伟大人物都有过合作。
他的足球哲学和战术理念也是一样,吸纳了各家之精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反过来又在无形中带来了当下足球比赛技战术的变革,引领了潮流。
可以说,瓜迪奥拉是从荷兰足球教父米歇尔斯发明和巴萨教父克鲁伊夫发扬的全攻全守,到拉玛西亚和西班牙的传控流,再到如今大家谈论比较多的positional play,所谓站位踢法这一派的集大成者。
虽然在拜仁遭遇了失败。
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他保持对自己战术的信心。
他对于自己的战术非常坚持!
瓜迪奥拉坚持的是体系优先,来到一支新球队,有些教练会看菜做饭,有什么球员就会安排什么样的战术。但瓜迪奥拉不是,会要求球员适应自己的体系。
他还会为体系下的每一个位置制定单独明确的技战术要求,相应的,球员严格遵从执行。
结合这两点,球队里没有合适的球员就要按照主教练的意图去买人,甚至不允许球员有自己的想法。
亨利曾经在参加天空体育的节目中讲过一个故事。
他效力于巴萨的时候,被安排在左边锋位置的他,在那场和里斯本竞技队比赛中选择了放飞自我。
违反了瓜迪奥拉的比赛计划,游弋到右边路和梅西寻求配合,还打入一球。
中场自己高高兴兴地奔回更衣室,结果瓜迪奥拉很生气。
半场就把大帝替换下场了。
只能说,在瓜迪奥拉这里,不管你多大腕儿,不服从纪律那就直接拿下。
同时,亨利还石破天惊地透露了瓜迪奥拉从训练到比赛贯彻始终的三个P理论——Play,Possession,Position。
也就是踢球、控球和位置。
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位置,可见瓜迪奥拉对于球员站位要求的执着。
而且这里面还不包含Pass,传球。
这也符合瓜迪奥拉自己接受采访时的言论,他不喜欢甚至是讨厌tiki-taka这个词。
说白了,在他的足球哲学里,并不是强调通过传球或者说倒脚来获得更高的控球率。
这毫无意义。
并且本末倒置了,他真正追求的是通过对球员站位的要求,来充分利用球场上的空间,再通过对对手不断的压迫,获得对比赛的掌控。
所谓的tiki-taka,所谓短传次数等一些数据只不过是这一过程的副产品罢了。
所以,
正因为如此,当他看到白叶的时候,是那么的欣喜若狂。
他觉得白叶是能够将他的战术完全的发挥到极致的球员!
可惜啊可惜。
让瓜迪奥拉最为惋惜的就是白叶暂时没有和他合作的打算。
按照当前的情况。
白叶肯定是要留守阿森纳,不仅仅他们之间暂时没有合作的可能,更关键是,瓜迪奥拉自己前往英超,也将会迎来巨大的挑战!
他要做的任何引援,都会将阿森纳作为第一假想敌。
他的战术同样如此。
甚至,瓜迪奥拉在仔细研究白叶的比赛之中,他还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将其融合进自己日常的训练当中。
在训练中,瓜迪奥拉以前延续恩师克鲁伊夫留给巴萨的传统,会开展各种Rondo,抢圈。
按照克鲁伊夫的理论,在足球场上发生的万事万物,除了射门,一切皆可归于Rondo。
抢圈和各种小场训练的意义其实就在于把比赛中的各种场景小范围化,缩短场景发生的时间以提升强度和球员的紧张感,鼓励球员多一脚出球,刺激球员尽可能地创造空间,同时提升有球和无球的感受,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彼此的信任。
这样当来到实战中的时候,反复训练过的场景时间被拉长,空间更广大,球员处理起来也就更加从容。
但是,
瓜迪奥拉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及看白叶的比赛视频的融合。
他对球场区域,做出了独特的划分以训练球员们的站位。
并相应地让各个位置的球员更加明确教练对该位置技战术的要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