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李宗祥在省厅,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如果不是林清泉不遗余力地推了一把,他想提副局长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对了,姜林这个人靠的住吧?”
客厅里。
冷不丁地听到黎卫彬的话,李飞也没有急着开口,而是拍了拍手,然后从茶几上的烟盒子里拿了根烟出来点上。
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
“靠不靠得住这个话不太好说,你也知道松和这个地方我其实不是很熟悉。”
“但是此前黄伟中跟赵强担任局领导的时候,这个姜林一直被压制的厉害。”
“跟他同一批进县局的人里面已经有好几个副科级了,这一次要不是我推荐他去柳南镇那边做所长,估计他还得继续熬着。”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这个人肯定是靠得住,最起码不是黄伟中那种货色。”
嗯了声黎卫彬也没说什么。
姜林他信不过。
但是他信得过李飞。
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柳南镇的经济问题是此行自己来松和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所以柳南镇派出所所长的人选很重要。
本来有李飞坐镇柳南派出所他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但是林清泉突然推李飞担任了县局副局长,所以这个问题才重新显现出来。
……
10月底。
经过停业整顿之后,从上到下,包括企业的管理方式和领导班子都已经焕然一新的柳南窑厂再次大开厂门开始恢复生产工作。
恢复生产之后,窑厂第一时间就启动了3项工作。
第一个是投资120万元建设废渣处理厂。
第二个是针对周边大林、下湾以及柳坪三个的污染和人畜中毒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相应的损失进行赔偿。
第三个则是跟柳南镇的各个村签订了一份长期的用工协议。
窑厂的改革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对于整个柳南镇镇府而言自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好结果。
作为新任镇长,谢维良最近一段时间可谓是意气风发。
虽然他这个镇长只是二把手,而且头顶上的一把手黎卫彬不仅仅是书记,还是县委主要领导。
论职权,两个人根本就毫无可比性。
但是实际上,作为书记、一把手的黎卫彬基本上都把柳南镇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他这个镇长负责,自己则彻彻底底地做起了甩手掌柜。
不过谢维良很清楚。
即使如此,黎县长的主要关注点恐怕还是在柳南镇这边。
所以对于黎卫彬的工作指示,谢维良根本就不敢有任何松懈之处。
然而此时此刻。
身处常务副县长办公室里。
等面前的黎卫彬一席话说完,谢维良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刚刚不久前。
接到电话的谢维良放下手头的工作,然后紧赶慢赶地来了黎卫彬这边。
这段时间,随着窑厂那边的工作告一段落,再结合前段时间黎卫彬让他在柳南镇搞产业调查的情况来看。
谢维良其实也知道,黎卫彬接下来很有可能要对柳南的农业产业进行调整了。
但是令他意外的是,刚刚黎卫彬居然问他,如果柳南镇不搞绿色农业,当下柳南镇的产业发展方向应该在什么地方。
这如何让他不吃惊。
“领导,如果不搞绿色农业的话,恐怕跟县委当初的规划有比较大的偏离啊。”
毕竟搞绿色农业是松和县前任县委班子统一定下来的发展基调,甚至连前期的各种工作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别的不说,柳南镇各个村现在三天两头就有人跟镇上打听消息什么时候方案会落地。
说起来也是丰水县那边的动静太大惹的祸。
松丰二县本来就是丰水河一衣带水的邻居。
柳南镇又毗邻丰水县的九城镇,不说生意上的来往了,两地婚姻嫁娶的联系更是频繁,就连说话的口音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丰水县那边可是一日千里。
据说最早启动绿色农业落地的河塔镇和九城镇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盖楼房,村村都在通电话搞公路建设。
两年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在想办法去沿海打工,现在反而倒过来了。
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都在往回跑,宁可守着家里的几亩田地搞农业大棚也不出去了。
整个经济和生活面貌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
而柳南这边呢?
照旧是早起晚归在田地里忙活,男的出去打工,女的在家里干农活,结果一年到头下来,扣完生活上的花销,手里根本就剩不了几个子。
这种强烈的对比,自然弄的很多人都火急上头。
如果不是镇上一直压着,恐怕早就有人闹到县里来了。
“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总不能被尿给憋死嘛。”
“更何况客观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当初县里做的那份产业调查我看过,跟一年前相比,我们面临的情况还是不一样啊。”
“丰水县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你老谢没有去丰水实地看过,但是也应该听说过一些风声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