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长春站在省农业技术试验站的大铁门前。
日头毒得很,他额头上的汗珠顺着皱纹沟壑往下淌。
他紧了紧洗得发白的干部装,走了过去。
“同志,介绍信。”
门卫室里,一个穿着崭新制服的年轻人从窗口探出头来,手指不耐烦地敲着桌面。
廖长春赶忙从内兜掏出那张盖着公社红印的纸条,纸张已经被汗水浸得发软,边角都卷了起来。
“三道沟公社?”
门卫接过介绍信,皱着眉头上下打量着这个满身土气的乡下干部,目光在他打着补丁的布鞋上停留了片刻,“找哪个部门?”
“俺想请教……”廖长春搓了搓开裂的手掌,“一些技术问题……该找哪个部门?”
“技术问题?”门卫嗤笑一声,伸手指向门口的大牌子,“瞧见这几个字儿了吗?”他一字一顿地念道:“农、业、技、术、试、验、站!这里都是搞技术的!”说完又瞥了眼廖长春,“你得跟我说具体部门才行。”
“同志,您听我说……”
廖长春急得额头冒汗,粗糙的手指在介绍信上按出几道汗印子。
门卫却已经不耐烦地摆手:“没预约就是不能进!这是规定!”
他转身就要关窗。
廖长春一把抓住窗户:“别关啊,同志,帮个忙……”
门卫一愣:“我说你怎么回事?听不懂我说话吗?走走走……”
“啪!”
廖长春布满老茧的大手重重拍在登记簿上,震得窗台上的搪瓷缸子都跳了一下。
门卫被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震得后退半步,崭新的制服后背“唰”地贴在墙上,蹭了一背的白灰。
“你、你……”门卫结结巴巴地指着廖长春,手指头直哆嗦。
他在这当了三年门卫,还没见过敢这么横的乡下干部。
廖长春眯起眼睛,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在地上投下一道笔直的影子。
他慢慢卷起袖管,露出手腕上那道三寸长的伤疤。
“老子解放战争当营长那会儿,你小子还在老家放牛呢!”
他“啪”地把介绍信拍在登记簿上:
“现在,立刻,给老子找个懂技术的人过来!”
门卫被他这气势震得发懵。
“怎么回事?”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人快步走来,白大褂口袋里别着两支钢笔。
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门卫像抓住救命稻草:“李科长!这人……”
“报告!”廖长春突然一个标准的立正,右手五指并拢抵在太阳穴旁,“原东北野战军12师35团一营营长廖长春,现三道沟公社党委书记,有重要农业技术问题请示!”
这一嗓子把李科长震得浑身一颤,眼镜都滑到了鼻尖上。
他手忙脚乱地扶正眼镜。
“同、同、同志,您有什么事儿?”
廖长春见状,绷直的腰板顿时松了下来。
他搓了搓粗糙的手掌,从怀里掏出个用麻绳捆着的小本子。
本子封皮上还沾着几点泥巴,边角都被磨得起了毛。
“那个……”廖长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我就是想问一些技术问题……”
他的手指有些发抖,解了半天才解开麻绳。
本子“哗啦”一声翻开,露出里面歪歪扭扭的字迹和粗糙的示意图。
那是一个用铅笔画的田垄,上面画着几根管子,管子上密密麻麻标着小点。
“您……您知不知道那个……滴、滴灌技术?”
廖长春的食指在图上点了点,指甲缝里还嵌着黑泥。
李科长皱了皱眉头,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什么技术?”
“滴管……滴灌……笛管……”
廖长春急得额头冒汗,干脆把本子往李科长面前一推,“就是在田里铺上管子,管子上扎小孔,水一滴一滴渗出来,滴到庄稼根部……”
李科长突然瞪圆了眼睛,瞳孔在镜片后急剧收缩。
他一把抓住廖长春的手腕,力道大得让廖长春“嘶”地倒抽一口冷气。
“同志!”李科长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您从哪听说的这个技术?”
廖长春被这反应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说:“是、是我们公社生产队一个农民琢磨的…”
“不可能!”李科长失声叫道,随即意识到失态,慌忙环顾四周。
远处,一个穿着蓝布工装的勤杂工正拿着扫把经过。
李科长立即拽着廖长春往墙角的阴影里躲了躲,压低声音道:“这是苏联正在研究的最新农业技术,连我们试验站都只有内部参考资料!”
廖长春感到手心沁出了汗,黏糊糊地沾在小本子上。
“他、他就是个普通农民……”
廖长春支吾着,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翻开本子另一页,“还有别的……”
李科长只瞥了一眼就脸色大变。
那一页上画着个奇怪的池子,旁边写着“沼气”两个歪歪扭扭的字。
“走!”李科长猛地转身,“您跟我来办公室详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