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踏入九月,局势愈发紧张,李明在营中积极筹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事,而王铁牛这边,也随着义军的辗转,经历着生死考验。
自与练国事的决战侥幸逃脱后,王铁牛时常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战场上,义军与官兵激战正酣。轮到王铁牛带领的步兵队冲锋,刚一开始队伍就乱了套。王铁牛身处队伍中间位置,一边大声呼喊,一边与剩下的四个兄弟不断呼喝着,努力把人尽量集中在一起。他们有意识地压制着冲锋速度,既不冲到最前面去直面敌方最强的火力,也不让大家落在最后被督战队砍了脑袋。王铁牛扯着嗓子喊道:“弟兄们,稳住!别乱!保持节奏!咱们一起冲!”在他们的努力下,队伍总算大体上没走散了,朝着官兵涌去。
双方短兵相接,战斗进入白热化。就在王铁牛奋力组织弟兄们稳住阵脚时,后方突然传来一阵骚乱。他回头一看,只见义军的头领们带着精锐骑兵竟已开始跑路。这一幕让义军瞬间军心大乱,众人纷纷扔下兵器,转身往后狂奔。
王铁牛心中暗叫不好,一边躲避着四处奔逃的人群和官兵的追杀,一边大声呼喊几个兄弟的名字。终于,在混乱中,他看到了同样在奋力突围的老二。两人会合后,深知此时若不赶紧逃脱,必将性命不保,便拼尽全力朝着义军后营跑去。
到了后营,只见一片狼藉,马匹四处乱跑。王铁牛眼疾手快,瞅准两匹驮马,和老二一起翻身而上,猛抽马鞭。驮马吃痛,嘶鸣着朝着义军后方狂奔而去。他们身后,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但王铁牛和老二不敢有丝毫停留,一路疾驰,终于摆脱了官兵的追击,侥幸逃脱。
之后,王铁牛和老二跟着高迎祥一路转战山西。这一路上,虽残兵败将们起初士气低落,缺衣少食,但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凭借着自身影响力,又接连吸纳了几波流民队伍,还裹挟了一部分沿途的村民百姓。如此一来,这十多路起义军联军迅速壮大起来,人数达到了将近两万之多。
随着队伍壮大,张献忠看重王铁牛在战斗中的表现,安排他担任把总,让他带领三百多人。而老二也因一直追随王铁牛且做事得力,在王铁牛手下担任百总,管理一百多人。
王铁牛深知自己在义军当中卧底,举目无亲,想要活下去并完成任务,就全靠手下这些兄弟帮衬。于是,他对这三百来个手下百般拉拢。平日里,有了吃食,他总是先紧着兄弟们,自己常常饿着肚子;战斗中缴获了财物,他也大多分给手下。尤其对其中任命的各级军官,更是关怀备至。哪个军官家里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帮忙;闲暇时,还常与他们称兄道弟,嘘寒问暖。老二也全力协助王铁牛,将自己所带的一百多人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帮着王铁牛在兄弟们中间树立威望。
义军抵达山西后,率先攻打河曲县。河曲县县令张天德迅速组织城中乡绅,动员百姓,一同投入到守城防御之中。百姓们在乡绅的带领下,纷纷拿起简陋的武器,与守城士兵并肩作战,众志成城。
高迎祥等义军头领见状,决定先以老弱人员填壕攻城,试图消耗城中守军的箭矢与石块。一群老弱被驱赶着,扛着土袋等物,朝着护城河与城墙方向涌去。城上顿时箭矢齐发,不断有老弱倒下,但仍有部分人艰难地向前推进,成功填埋了部分壕沟。
待城上守军的箭矢消耗得差不多时,高迎祥一声令下,派出1000多个步兵发起强攻,王铁牛带领他那三百多人的队伍也在其中。他们扛着简陋的云梯,呐喊着冲向城墙。然而,当他们靠近城墙,开始攀爬云梯时,却遭到了城上的顽强阻击。
虽然城上箭矢所剩不多,但守军手持长枪,只要有人露头,便狠狠刺去,或是将云梯上的人用力拉扯,使其坠落。王铁牛的手下们奋力攀爬,却不断有人惨叫着摔下。好不容易有几个弟兄冲上城头,瞬间便陷入了守军的重重围攻之中,在刀枪剑戟的攒刺下,很快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一场攻城战下来,王铁牛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下好几十人倒在血泊之中,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义军无奈只能放弃攻打河曲县,转而将目标对准保德州。
保德州守将王国粱,长得五大三粗,满脸络腮胡,平日里说话也是粗声粗气。得知义军来犯,他大骂道:“奶奶的,这群反贼敢来老子地盘撒野,看老子怎么收拾他们!”他立刻有条不紊地布置防御,不仅将城墙修缮加固,还在城中囤积了大量的守城物资,对城内的兵力进行了合理调配,激励军民齐心御敌。城头还安置了几门小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城外。
高迎祥依旧采用之前的战术,驱使老弱先行填壕。这些老弱在骑兵的威逼下,战战兢兢地朝着护城河涌去。王国粱站在城楼上,骂骂咧咧道:“哼,拿这些老弱来填,当老子是吃素的!”待老弱靠近,他猛地一挥手,大声吼道:“放箭,开炮!给老子往死里打!” 顿时,城上箭如雨下,几门小炮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实心炮弹如流星般飞出,所到之处,老弱们要么被砸得筋骨断裂,要么被巨大的冲击力掀飞,护城河周围瞬间一片惨叫。很快,护城河便被尸体填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