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心想,若将李明调往辽东,任命其为宁远总兵,并把宁远城及周边十几座堡垒城池划归李明管辖,既能增强钱守庸实力以对抗祖大寿,又能借助李明的能力抵御后金,实乃一举两得。想到此处,崇祯皇帝心中一喜,觉得刘宇亮此奏正合心意,当即说道:“就依卿所奏,调李明前往辽东,任宁远总兵,管辖宁远城及周边十五座堡垒城池。着李明即刻整顿军务,准备赴任。”
此时,吏部尚书谢升因收了钱守庸的好处,见事情未按计划让李明移防江南,想尽力补救。他出列奏道:“陛下,李明将军若前往辽东,恐会带走身边所有最精锐家丁,如此一来,延绥防务恐会空虚。若流寇或蒙古人趁机来袭,延绥恐难抵挡。陛下可在旨意中让李明将军推荐一位手下将领接任延绥总兵之位,如此,李明将军看在老部下的情分上,也会为其留下部分精锐家丁,以保延绥的战斗力。”
崇祯皇帝听后,觉得谢升所言有理,点头同意,说道:“准卿所奏,着李明推荐合适人选接任延绥总兵。”
而此刻正快马加鞭往回赶的谭师爷,对这一切变故浑然不知,他满心期待着回到大营后,向李明汇报移防计划的顺利进展,想象着李明得知消息后的反应,却不知等待李明的,将是与预期截然不同的命运转折。
谭师爷远远望见了府谷县大营的旗帜,心中一振,催促着马匹更快地向大营奔去,期待着尽快完成汇报任务,也盼着李明能帮他一把彻底摆脱胡翠莲的纠缠。
谭师爷回到大营后,径直前往李明的营帐。守卫见到谭师爷,赶忙行礼放行。谭师爷走进营帐,看到李明正对着军事地图沉思。李明见到谭师爷,脸上露出一丝欣喜,说道:“谭师爷,你可回来了,宁远之行如何?”
谭师爷赶忙将与钱守庸商议的移防计划详细说了一遍,包括钱守庸准备联络朝中大臣,通过运作让崇祯皇帝同意李明移防江南的具体步骤。李明听后,微微点头,说道:“钱督师此举若能成功,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难得的发展机会。只是朝堂之事,变幻莫测,还需谨慎行事。”
谭师爷正准备继续说些细节,突然,一名传令兵匆匆跑进营帐,单膝跪地,说道:“将军,京城传来圣旨,请将军即刻接旨。”
李明与谭师爷对视一眼,心中都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因为移防之事不可能这么快就办成。两人赶忙走出营帐,率领众将跪地接旨。传旨太监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辽东战事吃紧,后金屡屡犯边,朕心忧虑。闻延绥总兵李明作战勇猛,谋略过人,特调李明为宁远总兵,管辖宁远城及周边十五座堡垒城池,即刻整顿军务,抵御后金。另着李明推荐合适人选接任延绥总兵。钦此!”
李明心中一沉,领旨谢恩后,起身接过圣旨。传旨太监微笑着对李明说道:“李将军,辽东局势危急,还望将军早日启程,莫要辜负陛下的信任。”李明强颜欢笑,说道:“公公放心,李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然后按规矩将银票送上。
打发走传旨太监后,李明回到营帐,脸色十分难看。谭师爷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这……这可如何是好?咱们的移防江南计划……”
李明摆摆手,说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看来有人在背后动了手脚,坏了我们的计划。以我猜测,极有可能是刘宇亮所为,他定是为了给刘志刚出气。”
谭师爷思索片刻,觉得这是个彻底摆脱胡翠莲的好机会。只见他突然跪地,悲伤说道:“将军,我这趟辽东之行苦啊!我的清白之身被毁了啊。”李明立刻来了兴趣,急忙拉起谭师爷细问详情,于是谭师爷就把自己被胡翠莲设计强行压床板以及途中每晚都被她折腾,而自己并不喜欢胡翠莲这么磕碜的猛女的事儿都哭着说了一遍。说的李明也不禁同情他的悲惨遭遇。谭师爷哭到:“将军,求您帮我想个办法救救我吧,呜呜呜。”
李明沉思片刻,说道:“看在你这么多年辛苦操劳的份上,我再帮你一次吧。你明天就正式娶了胡翠莲为妻,这个事儿你是当众说出口的,反悔不得!我打算向皇上举荐胡翠莲担任新的延绥总兵。将她从团长直接提拔为旅长,再任总兵。这胡翠莲对我忠心耿耿,安排她镇守延绥,我放心。而且谭师爷你跟在我身边,胡翠莲升任总兵也算是我对你这么多年付出的回报吧。再者,我把胡翠莲留在延绥当总兵,就可以免得她跟着去辽东继续缠着谭师爷你了,要是影响谭师爷你帮我办事,那可就划不来了。谭师爷,你看这么安排可好?”
谭师爷听后,心中对李明的安排十分感激,说道:“将军考虑周全,如此一来,不仅延绥防务有了可靠之人,也能让我安心随将军前往辽东效力。将军之恩如同再造啊!”
李明随后让人将胡翠莲叫到营帐。胡翠莲匆匆赶来,见到李明后行礼道:“将军,您找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