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点头:“中原我不沾手,金国以北草原、河套、辽东之地归我蒙古。”
岳靖接话:“那高丽呢?”
铁木真看向高丽使臣:“汉城既降,高丽是我蒙古属国,金国侵占的高丽领土也归还。”
三方达成共识,文书立下,刻印盖章,天下大势,至此初定。
翌日,宋军整备行装准备南归,蒙古军西撤,高丽军亦启程返国。
营地之外,郭靖、黄蓉、岳靖、李寻欢等人与萨拉丁、阿泰尔一行告别。
萨拉丁抚须笑道:“郭将军,幸会中原群英,此去埃及,恐怕再难相见。”
阿泰尔淡淡一笑:“世道未平,来日或许还有并肩之时。”
郭靖抱拳:“天下有难,朋友自当共赴,江湖再见!”
萨拉丁率军缓缓远去,夕阳下,他的铠甲泛着金光。阿泰尔最后看了看郭靖,轻声道:“善待那个婴儿——杨过。”
郭靖郑重点头:“他是杨康之子,更是中原未来的侠者。”
望着远去的埃及军,黄蓉长叹一声:“靖哥哥,这一场风波,终于要落幕了。”
郭靖抬头望向残阳:“但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
夜幕降临,满营篝火,战士们纵酒高歌。大殿废墟中,辛弃疾独自登高,放声吟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声音随风而去,飘入茫茫夜色。
大战之后的中原,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安宁。
嘉定十二年(1219年)九月一日,大宋迁都汴京。
汴京城内张灯结彩,万民空巷,街头巷尾皆挂着“中原再兴”四字红绸。皇城之中,赵扩御座之上,满面春风。皇后杨氏携太子赵竑并立,眼中含笑。宰相史弥远肃立一旁,奏道:“陛下,辛弃疾、岳靖两位大元帅立下旷世奇功,郭靖、黄蓉、李寻欢等侠义之士更是社稷柱石,不可不赏。”
赵扩龙颜大悦:“准奏!”
当殿封辛弃疾、岳靖为大元帅,赐金印、锦袍、封地。郭靖、黄蓉、李寻欢抱着小杨过,立在朝堂下。赵扩亲自走下台阶,接过杨过轻抚其头,笑道:“郭大侠,若非你等,此等大捷何来?大宋欠你们良多。”随即赐郭靖“镇国大将军”之号,黄蓉、李寻欢亦各赐厚礼。
而孙悟空则一步跨上云头,笑道:“俺老孙要回花果山去了,中原事了,俺老孙不掺和啦!”众人目送他远去,只见金光一道,消失在天际。
李莫愁在宫外抱剑而立,淡声对郭靖道:“我回古墓派了,江湖的风浪我还没教会小龙女。”周伯通也揉揉耳朵笑道:“老顽童我也该回全真教溜溜弟子了。”
而西门吹雪、楚留香、陆小凤三位战死的英魂,皇帝特下诏追封英烈,汴京百姓为之立碑祭奠。
数日后,郭靖、黄蓉、李寻欢抱着杨过离开汴京,踏上北归之路。沿途百姓夹道相迎,呼声震天:“郭大侠!”“郭大侠回来了!”济南城中,父老闻讯,无不倾巢而出,迎接这位拯救中原的英雄。
郭靖立在故乡门前,眼眶微红:“父亲,我回来了。”
济南城中设宴三日,文武百官、江湖豪杰齐聚。席间,李寻欢摇着折扇,淡笑道:“如今天下初定,江湖却空虚许多,不若重开华山论剑,让江湖中人各展绝学、共论武道如何?”
郭靖神色一振:“妙哉!华山论剑,当年一场,至今江湖人传颂,如今新一代大侠辈出,当再兴风采!”
黄蓉浅笑:“靖哥哥,这一次,可是得好好筹划,选个能服众的。”
李寻欢举杯:“诸位,江湖中人该有的,不只是刀光剑影,还有风骨与情义。”
众人齐声:“干杯!”
当夜,明月高悬,济南古城歌舞升平。郭靖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华山方向,心中感叹:一场风雨之后,江湖依旧在,而他,依然是那个守护中原、守护百姓的郭靖。
数日后,江湖上传出风声:十几年后,华山之巅,再启论剑。天下群雄闻之,心潮澎湃。
郭靖抱着杨过,低声喃喃:“过儿,江湖,等你长大。”
嘉定十五年(1222年)九月十日,?西华山,秋风乍起,红叶满山,江湖英雄汇聚一堂。华山之巅,早已搭起高台,四方观众,云集山下,热闹非凡。
郭靖、黄蓉、李寻欢、周伯通、李莫愁等人端坐高台之上,神色肃然。台下,小龙女一袭白衣,如雪般洁净,清冷的眼神中藏着一丝好奇,她不过十二岁,正是对江湖充满憧憬的年纪。
比武正式开始。
第一场,由郭靖对阵黄蓉。夫妻之间的比拼,更多是点到为止,黄蓉巧计百出,但郭靖凭一身纯正的内功与刚猛的降龙十八掌,稳稳压制黄蓉,最终赢下首场。黄蓉笑靥如花:“靖哥哥,你可得小心,接下来可都是狠角色。”
第二场,周伯通对李莫愁。老顽童与冷面仙子,两人风格截然不同。周伯通拳脚飞舞、七十二路空明拳犹如鬼魅;李莫愁则是冰魄银针、五毒神掌,不容小觑。两人打得难解难分,终因周伯通嬉笑中藏杀机,略胜一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