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药胶囊
1.出处:《CACM专家共识公示稿》
2.主治:眼底出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消化道出血等
3.用法: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
4.功效:止血镇痛,活血散瘀,祛风除湿。
青盂汤
1.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2.主治:瘟疫表里俱热,头面肿疼,其肿或连项及胸,亦治阳毒发斑疹
3.用法:水煎服。
4.组成:荷叶1个(用周遭边浮水者良,鲜者尤佳)、生石膏(捣细)30克、真羚羊角6克(另煎,对服)、知母18克、蝉蜕(去足、土)9克、僵蚕6克、金线重楼(切片)6克、粉甘草4.5克。
如意黑白散
1.出处:来春茂方
2.主治:祛风活血,除湿清热,补益肝肾。主风邪侵犯皮肤,袭入毛孔,致使气血瘀滞,毛窍闭塞,血不荣肤。
3.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收贮勿泄气,每日服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
4.组成:旱莲草90克、白芷60克、何首乌60克、沙蒺藜60克、刺蒺藜60克、紫草45克、重楼30克、紫丹参30克、苦参30克、苍术24克。
川甜消散
1.出处:《鸡峰》卷二十一
2.主治:咽喉不测之疾
3.用法:如咽臃肿,缠喉风,干掺,咽津,不拘时候。
4.组成:川甜消半两、重楼金线草半两、板蓝根半两、白茯苓半两、蒲黄半两、紫河车半两、百药煎半两、贯众半两、莲子心1分、白僵蚕1分、桤子1分、土马棕1分、马屁勃1分、螺青1分、甘草1两、龙脑少许。
蚕沙饮
1.出处:《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主治:虚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稀疏分布,日晡潮热,多在夜间发生,舌质红,苦薄,脉弦。
3.用法: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4.组成:蚕沙(布包)31g、重楼15g、丹参31g、白鲜皮9g、地肤子6g、蝉蜕6g。
救苦丹
1.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2.主治:时疫疠气,中暑中毒,霍乱吐泻,烦闷痧胀,胸腹疼痛,宿食停饮,伤风感冒,痧疹不出,肚腹剧痛,水土不服
3.用法:上为细末,水泛为小丸,朱砂为衣,上光,每4丸7分重。大人每服4丸,小儿酌减,姜汤送下。
4.组成:藿香叶1两、甘草3钱、滑石2两、苏叶1两、半夏5钱、重楼1两、枳壳1两、台麝5分、茅苍术5钱、青蒿子1两半、陈皮5钱、青皮1两、明雄黄2钱、川贝母5钱、紫厚朴8钱、神曲8钱。
褐丸子
1.出处:《医方类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2.主治:治小儿惊疳
3.用法:上为末,用猪胆1个,倾出一半,留一半,盛药在胆内,煮令熟,放冷,于乳钵内细研,入牛黄、麝香各少许,用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丸,陈米饮送下。
4.组成:走石、金线重楼、郁金各等分。
《重楼的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1.育苗地:选择海拔500m-2000m以上的平地或山坡,要求土地平整、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地块。
2.栽培地:选择海拔700m-2200m以上的平地或坡山坡地,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灌溉便利,排水良好。
3.整地施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混合腐殖土4000kg-5000kg;翻耕混匀,整细耙平,拣去杂草、石块等。按水流方向开厢,育苗地厢面宽1.0m-1.2m、沟深25cm;定植地厢面宽1.2m-1.5m、沟深30cm-40cm。
繁殖方式
1.种子繁殖:
1.种子采收:果实的采收时间为9月上旬到11月上旬。当果实表面呈浅黄褐色并开裂、肉质外种皮呈深红色时采收为宜。
2.种子储藏:将带红色外种皮的种子从果实中脱粒后,在阴凉干燥处摊晾,并置冷凉干燥处储存。
3.种子处理:将带红色外种皮的种子(或经搓揉除去外种皮的种子)与干净的沙质壤土按体积比1:5混合均匀,土壤的含水量调节至40%-50%,置于10℃-22℃条件下层积催芽,定期翻动并检查种子层积土的温度,保持适当水分。
4.播种时间:种子胚根萌发超过50%时便可播种。
5.种子用量:育苗用种量300粒/m2-600粒/m2。
6.播种方法:条播,土厢中以横畦开槽,槽间距20cm,槽深1.0cm-1.5cm。将处理好的种子与5倍体积沙质壤土混匀后一起播撒。播种后,土面上浇撒适量水,并用筛过的腐殖土覆盖,覆盖土层不超过2.0cm,其上再覆盖农作物秸秆或碎草。
7.苗床管理:种子出苗后,揭去上面覆盖的农作物秸秆,在苗床上支起黑色遮阳网。当幼叶出现时追施经充分腐熟的稀释农家肥,或施少量化肥。苗期应及时浇水、拔除杂草,须在倒苗后用农作物秸杆或碎草覆盖越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