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1.清热利湿:茵陈蒿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湿温暑湿等症状。
2.利胆退黄:茵陈蒿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对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保肝护肝: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蒿具有抗肝损伤的作用,可用于保护肝脏,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
4.抗菌消炎:茵陈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抑制皮肤病原性真菌的生长,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等症状。
5.降血糖:茵陈蒿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
6.抗动脉粥样硬化:茵陈蒿能够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禁忌
1.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蒿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黄疸等症状,对于非湿热原因导致的发黄不宜使用。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茵陈蒿的有效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3.严重肾功能障碍或肝功能障碍、低血压等患者不宜饮用:茵陈蒿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于严重肾功能障碍或肝功能障碍、低血压等患者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宜饮用。
4.过敏体质者慎用:个别人可能对茵陈蒿中的成分过敏,使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中医药理
1.传统医学认为:茵陈蒿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其主要功效为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治疗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等症状。
2.现代药理研究:茵陈蒿具有保肝利胆、利湿退黄、抗炎、镇痛、降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药理作用。其利胆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明显优于花茵陈,花茵陈的主要成分是香豆素类化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
《茵陈蒿的食用方法》
凉拌茵陈
1.材料准备:茵陈蒿嫩茎叶250g,白糖、麻油各适量,精盐、味精少许。
2.制作步骤: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等病症。
茵陈蒿炒肉丝
1.材料准备:茵陈蒿嫩茎叶250g,猪肉100g,葱花10g,姜末5g,料酒、精盐、味精、酱油各适量。
2.制作步骤:将茵陈蒿洗净,入沸水锅焯片刻,捞出挤干水分,切段;猪肉洗净切丝;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末放入碗内,搅匀成调味汁;炒勺加油烧热,下入肉丝煸炒至发白,倒入调味汁,炒至肉丝入味,投入茵陈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酱红透绿,嫩爽韧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不欲饮食,小便不畅,大便溏泄等病症。
茵陈蒿荷叶粥
1.材料准备:茵陈蒿25g,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g,白糖适量。
2.制作步骤:先将茵陈蒿、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成。此粥色淡绿,质浓,清香甘甜,具有健补脾胃、利胆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对疾病的痊愈有一定的作用。
茵陈窝头
1.材料准备:鲜茵陈100g,米面适量。
2.制作步骤:将茵陈洗净,捣烂取汁,加清水适量调和米面,做成窝头,蒸熟食,或做成馒头亦可。此法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茵陈蜂蜜茶
1.材料准备:茵陈适量,蜂蜜适量。
2.制作步骤:将茵陈用冷开水适量浸泡片刻,而后去掉冷开水,再加入蜂蜜及开水,浸泡饮服。此法对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有一定的作用。
茵陈大枣汤
1.材料准备:大枣16枚、茵陈30克。
2.制作步骤:将上述两物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煎取汁即可。吃枣喝汤,每日2次~3次。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健脾养血的功效,可治疗湿热黄疸、保肝利胆。
茵陈大黄粥
1.材料准备:茵陈15克、大黄10克、半枝莲30克、红花3克、粳米150克、白糖适量。
2.制作步骤:将茵陈、大黄、半枝莲、红花一并置于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煮沸后约3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粳米洗净,加适量清水煮粥,粥熟后倒入药汁与白糖,再次煮沸即可。每日1剂,分两次吃,连续吃15日~20日,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
粉蒸茵陈
1.材料准备:鲜嫩的茵陈,面粉少许,食盐适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