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的别名有甜瓜蒂、瓜丁、苦丁香、甜瓜把等。
功效与作用
1.涌吐痰食:瓜蒂味苦,性寒,有毒,归胃经,具有涌吐痰食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涎宿食、壅塞上脘、胸中痞梗、风痰癫痫等症状。
2.祛湿退黄:瓜蒂还具有祛湿退黄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四肢浮肿等症状。
3.保肝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瓜蒂中的有效成分葫芦苦素B和E对四氯化碳中毒大鼠有明显的降酶作用,能有效控制实验性肝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发展,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防治肝脂肪变性以及肝硬变的形成和发展。
4.细胞毒与抗癌作用:体外实验证实,葫芦苦素B、D、E与I对KB细胞(人鼻咽癌)和HeLa细胞(人宫颈癌)均有强效细胞毒作用,对肉瘤S180与艾氏腹水癌小鼠也有一定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
5.增强免疫功能:瓜蒂中的葫芦苦素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可使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O-T反应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玫瑰花环结合率等明显增加。
6.其他作用:葫芦苦素B对小鼠有抗炎作用;葫芦苦素D能增加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小鼠也有类似作用,还可使麻醉猫、狗、猴静注后血压缓降伴心动缓慢;二氢葫芦苦素D有避孕作用。
禁忌
1.体虚、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禁服。
2.孕妇禁用。
3.儿童忌用。
4.胃弱及胃病患者忌用。
5.心脏病者忌用。
6.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过量则易出现头晕眼花,脘腹不适,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因脱水,造成电解质紊乱终致循环衰竭及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中医药理
1.性味归经:味苦,性寒,有毒,归胃经。
2.功效分类:涌吐痰食药,除湿退黄药。
3.主治病症:中风、癫痫、喉痹、痰涎壅盛、呼吸不利、宿食不化、胸脘胀痛、湿热黄疸等。
4.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0.3-1.5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
5.用药禁忌:如上述禁忌内容。
6.不良反应及治疗:若服用后出现剧烈呕吐不止等不良反应,可用麝香0.015g,开水冲服以解之。
《瓜蒂的食用方法》
内服
1.煎汤:将瓜蒂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段时间后服用。一般用量为0.8~1.5钱。
2.入丸、散:将瓜蒂研成粉末,与其他中药粉末混合制成丸剂或散剂后服用。
3.制成蜜丸:将生瓜蒂、玄胡、公丁香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淀粉、葡萄糖等混合制成蜜丸,日服2次,每次半丸,小儿酌减。
外用
1.研末搐鼻:将瓜蒂研成细末,适量吸入鼻中,可用于治疗黄疸、鼻塞等症状。
2.制成瓜蒂膏:将陈瓜蒂捣罗为末,以羊脂和匀,少许敷于息肉上,日三用之,可治鼻中息肉。
3.咬含:将瓜蒂炒黄碾散,与麝香相和,用新绵裹后,咬于病牙处,可治牙齿痛。
注意事项
1.瓜蒂有毒,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嘱,不宜过量服用。
2.体虚、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忌服。
3.服用瓜蒂后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瓜蒂的丹方》
瓜蒂神妙散
1.出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三。
2.组成:瓜蒂、焰硝、雄黄、川芎、薄荷叶、藜芦、天竺黄各一分,硼砂、脑子各少许。
3.用法:上为细末。每用少许,鼻内嗅之。
4.主治:头目昏眩,偏正头痛。
(瓜蒂散1)
1.出处:《伤寒论》。
2.组成:瓜蒂熬黄一分(3g),赤小豆一分(3g)。
3.用法: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2g。
4.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胸中痞硬,烦懊不安,欲吐不出,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者。
瓜蒂散2
1.出处:《医方考》。
2.组成:甜瓜蒂七枚(为末),大豆煎汤调下五分。
3.主治:病气塞不通者。
瓜蒂散
1.出处:《圣济总录》。
2.组成:瓜蒂七枚,丁香一个,黍米四十九粒。
3.用法:上为末,含水嗅一字,取下。
4.主治:黄疸。
瓜蒂散3
1.出处:《卫生易简方》。
2.组成:青甜瓜蒂四十九个,丁香四十九个。
3.用法:以甘锅子烧烟尽为度,研末,用一字吹鼻中及揩齿,仍令深吸,取鼻出黄水立瘥,小儿吹半字。
4.主治:黄疸遍身如金色。
瓜蒂散4
1.出处:《简明医彀》。
2.组成:甜瓜蒂为末。
3.用法:口含水,吹三分入鼻中,流出黄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