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煮菜肴
1.黄芪炖牛肉:牛肉切块焯水后与黄芪、红枣、枸杞等一起炖煮,可补气养血、增强体质。
2.黄芪当归乌鸡汤:将乌鸡与黄芪、当归等一起炖煮,有调经止痛、补血养颜的功效,适合女性食用。
其他食用方法
1.黄芪粉冲服:一般可用温开水冲服,建议在餐前半到一小时服用,一天2至3次。也可将黄芪粉加入鸡汤、排骨汤、粥等里面食用。
2.黄芪酒:将黄芪、白酒等按一定比例浸泡制成黄芪酒,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需注意适量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性温,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上火等不适症状,且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在食用黄芪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选择食用方法和剂量。
《黄芪的丹方》
防己黄芪汤
1.组成: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己12克、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10粒。
2.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3.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玉屏风散
1.组成:黄芪15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
2.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3.主治:表虚自汗证,症见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黄芪桂枝五物汤
1.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药15克、生姜3片、红枣12枚。
2.功效: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3.主治:血痹证,症见肌肤麻木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微涩而紧。
黄芪建中汤
1.组成: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12枚、麦芽糖适量冲服。
2.功效: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3.主治:阴阳气血俱虚证,症见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等。
当归补血汤
1.组成: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分组成。
2.功效:补气生血。
3.主治:劳倦内伤,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证,如劳伤血虚、产后血脱、脓血过多、大出血等。
黄芪六一汤
1.组成:用黄芪6份,甘草1份。
2.功效:补气养血。
3.主治:男子、妇人气虚血弱、肢体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思饮食,或先渴而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或卫虚自汗等。
补中益气汤
1.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2.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3.主治:脾胃虚弱以及气虚下陷引起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黄芪的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1.土壤选择:黄芪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保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避免在低洼积水地、重盐碱地等种植。
2.整地施肥:选好地后,深翻土地,打破原来的土壤层次,加深活土层。结合整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农家肥3000-5000公斤、磷酸二铵25-30公斤、硫酸钾5-6公斤等,然后耙细整平。
种子处理
1.选种:选择褐色、成熟度好、饱满、无杂质的黄芪种子。
2.处理方法:将种子与重量为种子重量的2-3倍、大小与种子颗粒大小一样的沙粒混合均匀,放在水泥地上,用胶鞋底来回搓30分钟;也可采用开水催芽法,即把种子放在开水中,搅拌1分钟,立即加冷水调节水温至40℃,浸泡2小时,将水倒出,用湿布盖好,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即可播种;还可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种子3-5分钟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后播种。
播种
1.播种时间: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秋播在8月10日至9月20日;冬播在11月10日左右。
2.播种方法:多采用条播,行距25-50厘米,开1.5-2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5-2厘米厚,稍加镇压。也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先在育苗地育苗,待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再移栽到大田。
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苗高5-8厘米时开始间苗,按8-10厘米高选择胖大的种苗定株,株距10-15厘米。
2.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保持田间无杂草。
3.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或复合肥20-30公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