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大殿,金烛摇曳,映照出满朝文武凝重又激昂的神情。秦始皇嬴政高坐龙椅,目光如炬,周身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爱卿,今日有两件关乎大秦千秋基业的大事要与诸位商议。”嬴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沉稳有力。
李斯出列,神色恭敬:“陛下请明示,臣等定当竭忠尽智。”
嬴政微微颔首,沉声道:“其一,北方匈奴扰我边境已久,修筑长城之事刻不容缓;其二,朕听闻南方南越之地,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大秦欲图霸业,不可不取。”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议论纷纷,众臣交头接耳,各抒己见。蒙恬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声如洪钟:“陛下,修筑长城臣愿亲率大军,确保工程顺利,为大秦筑起坚固防线!”嬴政点头,目光中满是信任。
紧接着,一位年轻将领站了出来,身姿挺拔,眼神坚毅:“陛下,南越地势复杂,但臣愿领兵出征,为大秦开疆拓土!”此人正是屠睢,年纪虽轻,却战功赫赫,在朝堂崭露头角。
嬴政目光落在屠睢身上,满意道:“好,屠睢,朕命你为南征主将,统领五十万大军,务必拿下南越!”屠睢领命,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决心。
这时,徐福从群臣中走出,伏地叩首:“陛下,臣听闻东海有仙山,仙人居之,藏有长生不老仙丹。臣愿为陛下前往,求来仙丹,保陛下万岁,大秦永固!”
嬴政看着徐福,神色若有所思,片刻后道:“徐福,此去艰难,朕准你率三千童男童女,带上充足物资,早日启程。”徐福领命退下,心中暗自盘算着这场充满未知的远航。
散朝后,咸阳城陷入一片忙碌。蒙恬迅速调兵遣将,奔赴北方边境,筹备长城修筑;屠睢则在军中挑选精锐,制定南征策略,日夜操练士兵;徐福也开始在民间征集童男童女,准备船只、物资,忙得不可开交。
秦府内,秦御霄得知朝廷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心中热血沸腾。他深知长城修筑对边防稳固的重要性,也为屠睢的南征感到振奋。苏瑶看着丈夫,眼中满是担忧:“御霄,长城修筑和南征之事,你千万要小心。”
秦御霄握住苏瑶的手,温柔又坚定:“瑶儿放心,这是为了大秦的昌盛,我定当全力以赴,平安归来。”
顾盼也走过来,叮嘱道:“家中一切有我和瑶儿,你只管在外安心做事,照顾好自己。”
秦御霄点头,又对苏瑶说:“徐福出海求仙一事,总觉得有些蹊跷,你在咸阳多留意,若有消息,即刻告知我。”苏瑶应下,心中也对徐福的举动充满疑虑。
而此时,秦御霄的堂弟秦轩,也在秦府内听到了这个消息。秦轩自幼仰慕兄长秦御霄的英勇,自己也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一心渴望能为大秦建功立业。他找到秦御霄,眼中满是急切与期待:“兄长,如今大秦正要大展宏图,我也想随你一同前往,为国家出一份力!”
秦御霄看着秦轩,心中欣慰又有些担忧:“秦轩,此去艰难,你可要想清楚。长城修筑工地和战场都充满危险。”
秦轩坚定地点头:“兄长,我不怕!我已苦练武艺多年,定能帮上忙!”秦御霄见他意志坚决,便答应带他一同前往长城修筑工地。
咸阳城外,长城修筑的工地热火朝天。民夫们从各地赶来,推着独轮车运送石料,工匠们精心雕琢每一块砖石,士兵们维持秩序,保障工程顺利进行。蒙恬骑着高头大马,穿梭在工地之间,指挥若定。秦御霄带着秦轩来到工地后,迅速投入工作。秦轩跟着秦御霄,认真学习如何监督工程进度和管理物资,虽然很多事务繁杂琐碎,但他毫无怨言,每天都充满干劲。
南方边境,屠睢的五十万大军集结完毕。军旗猎猎作响,士兵们士气高昂,准备踏上南征之路。屠睢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坚定:“此次出征,我等定要为大秦拿下南越,扬我大秦国威!”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震四野。然而,南征之路绝非坦途。南越地区山峦起伏,丛林密布,地形复杂,且当地部落民风彪悍,熟悉地形,擅长游击战术。屠睢深知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他在出征前反复研究地图,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准备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逐步突破南越的防线。
与此同时,徐福的船队也在咸阳码头准备就绪。三千童男童女站在岸边,眼神中满是恐惧与好奇。徐福在船上忙碌地检查着物资,心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又有对功成名就的渴望。他深知此次出海,若能求得仙丹,必将成为大秦的功臣,尽享荣华富贵;但若无功而返,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增加出海的胜算,他还特意招募了一些熟悉航海的水手和懂得医术的方士,以备不时之需。
朝堂之上,大臣们依旧为大秦的发展出谋划策。有人建议加强与南越周边小国的外交,分化瓦解其联盟;有人提出在长城沿线设立烽火台,加强边防预警;还有人主张在国内推行新的税收政策,为各项工程提供充足资金。嬴政认真听取每一个建议,权衡利弊,不断完善着大秦的发展蓝图。他深知,大秦要想长治久安,不仅要开疆拓土,还要稳固内政,发展经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