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撕扇的举动,将晴雯的性格特点推向了高潮。当宝玉为哄她开心,把扇子递给她让她撕着玩时,晴雯毫不犹豫地接过扇子,尽情撕毁。这一行为看似荒诞,却正是晴雯率性而为的体现。她不在乎扇子的价值,只在乎当下的心情,只要能让自己开心,便不顾世俗的眼光和规矩。
然而,晴雯这种心比天高的性格,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注定了她悲惨的命运。她的张扬率性,让她在贾府中树敌众多。她不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不善于迎合他人,这使得她难以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生存。她的反抗精神,更是触动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权威。在王善保家的等封建卫道士眼中,晴雯的种种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罪状”。最终,晴雯被污蔑、被撵出贾府,含冤而死。她的命运就像那被撕毁的扇子,美好却又脆弱,令人惋惜。
3.袭人:温柔贤淑背后的无奈
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袭人面对吐血事件和宝玉与晴雯的冲突,展现出了温柔、体贴、识大体的性格特点,然而这些美好特质的背后,是无尽的无奈与委屈。
袭人吐血时,内心惊恐万分,深知“少年吐血”意味着什么。但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不能让宝玉担心,更不能声张此事让众人知晓。她强装镇定,拦住宝玉要叫人烫黄酒、拿药的举动,轻声细语地劝宝玉明儿悄悄找王太医拿药,人不知鬼不觉才好。这一细节,将她的温柔体贴展现得淋漓尽致,她总是把宝玉的感受放在首位,哪怕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恐惧。
而在宝玉与晴雯冲突时,袭人赶来劝解,却被晴雯言语讽刺。晴雯毫不留情地揭露她与宝玉的特殊关系,还嘲笑她“连个姑娘都没有挣上去呢,倒称起‘我们’来了”。面对这般羞辱,袭人满心委屈,却只是暗自垂泪,没有过多辩解。她明白此时若与晴雯争执,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宝玉也会更加为难。她选择默默忍受,以大局为重,维护着宝玉身边的和谐与安宁,尽显识大体的一面。
然而,袭人的温柔贤淑并非出于本心的顺遂,更多的是无奈之举。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她身为丫鬟,地位卑微,想要生存并获得宝玉的信任,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处处小心谨慎。她的体贴入微,是为了能在宝玉身边站稳脚跟;她的识大体,是为了不惹事端,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地位。但这份无奈的付出,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她的委屈只能默默吞咽,她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她的温柔贤淑不过是一种生存手段,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4.史湘云:天真烂漫的豪爽少女
史湘云在第三十一回中的言行举止,无一不彰显出她天真烂漫、心直口快、豪爽大气的独特性格魅力。
刚一到贾府,湘云便迅速融入众人,与姐妹们谈笑风生。她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生活点滴,话语间满是活泼与欢快,那爽朗的笑声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她与姐妹们互相打趣,妙语连珠,使得整个氛围轻松愉悦。这种毫无心机的相处方式,充分体现了她的天真烂漫,在她的世界里,快乐就是如此简单纯粹。
在与翠缕关于阴阳的讨论中,湘云展现出了独特的见解。面对翠缕的诸多疑问,她耐心且细致地讲解,从自然现象到人事万物,将阴阳之理娓娓道来。她的回答既展现出对传统哲学观念的理解,又带有自己的思考,言语间透着聪慧。而她与翠缕的互动,更像是孩子间的探索与交流,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矜持,尽显率真。
再者,湘云的心直口快在这一回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她想到什么便说什么,从不遮遮掩掩。无论是回忆过去在贾府的趣事,还是与众人交流当下的感受,她都直言不讳。这种坦率的性格,让她在贾府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也使得她与姐妹们的关系更加亲近。
此外,湘云的豪爽大气也令人印象深刻。她对待朋友真诚且大方,特意给袭人带绛纹石戒指作为礼物,这份心意足见她对朋友的重视。她不拘泥于小节,行事洒脱,没有丝毫的扭捏之态。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她宛如一股清泉,以自己独特的性格魅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沉闷的氛围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四、艺术特色:文学手法的精妙运用
1.对比衬托:人物形象的鲜明呈现
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作者运用对比衬托手法,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晴雯与袭人之间的对比,将两人性格差异展现得淋漓尽致。晴雯张扬率性、敢于反抗,袭人则温柔隐忍、识大体。晴雯弄折扇子遭宝玉指责后,不仅据理力争,还讽刺袭人;而袭人面对宝玉与晴雯的冲突,赶来劝解却被晴雯羞辱,也只是暗自垂泪,默默忍受。这种对比,让晴雯的烈性与袭人温柔背后的无奈形成强烈反差,使两人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