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人物对这门亲事有着不同的反应。贾琏得知来旺儿儿子的品行后,觉得来旺儿不该糟蹋了别人,非但不能给他说媒,还想把他抓起来打一顿。这表明贾琏还有一丝良知,对来旺儿儿子的行为感到不齿。但由于他有求于王熙凤,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支持了这门亲事。这体现了贾琏在贾府复杂人际关系中的无奈和软弱,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贾环对彩霞的命运却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彩霞只是一个丫头,不值得他过多关注。这反映出贾环的薄情寡义,也显示出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虽然不低,但却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赵姨娘则对这门亲事极为不满,因为彩霞是她的大助力。她直接找到最高统治者贾政吹枕头风,试图阻止这门婚事。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赵姨娘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也反映出她在贾府中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她还顺带告了王夫人偷将袭人给宝玉的状,进一步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
这一情节所反映的贾府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来旺妇倚仗王熙凤的权势为儿子求亲,体现了主仆之间的依附关系。王熙凤为了给自己的手下谋福利,不惜牺牲彩霞的幸福,显示出她在贾府中的强势和专横。贾琏为了自己的利益向王熙凤妥协,反映出贾府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贾环、赵姨娘等人的不同反应,也展现了贾府内部各房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从社会现象的角度来看,这一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等级观念。在封建社会,婚姻往往不是基于男女双方的感情,而是由家族的利益和权势决定。彩霞作为一个丫鬟,她的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只能听从主人的安排。这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悲惨。同时,来旺妇倚势霸亲的行为,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势阶层的横行霸道和对弱势群体的压迫。
来旺妇求亲这一情节,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和情节描写,深刻展现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封建社会的诸多社会现象,为读者了解《红楼梦》所描绘的那个时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5.其他相关情节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除了前文所述的主要情节外,朱大娘提亲、林之孝与贾琏的交谈等情节同样不容忽视,它们对推动故事发展和揭示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大娘前来提亲,欲为宝玉说亲。这一情节看似平常,实则暗示了宝玉的婚姻大事已被提上日程,反映出贾府众人对宝玉未来的规划。在封建家族中,婚姻往往是家族利益的结合,宝玉作为贾府的重要人物,他的婚姻关系到家族的兴衰。朱大娘的出现,让读者感受到了封建礼教下婚姻的功利性和不由个人意志左右的无奈,进一步深化了小说对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批判。
林之孝与贾琏的交谈则聚焦于贾府的用人和管理问题。林之孝向贾琏提及府中一些小厮的不良行为,如吃酒赌钱、聚赌斗殴等,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混乱。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如蚁穴般侵蚀着贾府的根基。贾琏虽然表示要整顿,但言语中透露出的无奈和敷衍,暗示着贾府的衰败已难以挽回。这一情节揭示了贾府表面繁华下的内部危机,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些情节与前文的司棋事件、王熙凤病情、贾琏借当、来旺妇求亲等相互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贾府世界。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贾府的生活百态和社会风貌,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家族兴衰的必然性。通过这些情节的交织,作者进一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即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悲哀和无奈。
三、人物形象分析
1.王熙凤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王熙凤的形象展现得极为复杂,她恃强羞说病的性格特点以及精明、强势、病弱等多面形象跃然纸上,每一面都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和行为动机。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的性格特点在本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病情已然十分严重,平儿与鸳鸯的对话中透露,王熙凤患的是“血山崩”,身体状况糟糕透顶。然而,她却羞于承认自己的病情,依旧强撑着处理贾府的大小事务。这背后的心理动机主要源于她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掌控欲。在贾府,王熙凤手握管家大权,这权力给她带来了极高的地位和荣耀。她深知一旦宣布病情加重,手中的权力就会逐渐旁落。她之前在管理贾府时,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放利钱等事一旦被曝光,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为了保住权力,她宁愿忍受病痛的折磨,也要在众人面前维持自己的权威形象。她的自尊心也不允许她表现出软弱,在她的认知里,强者就应该无所不能,不能被疾病打倒,她害怕被人轻视和嘲笑。
王熙凤的精明在本回中也有诸多体现。当贾琏向鸳鸯提出借当的请求时,王熙凤虽然卧病在床,却依然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利益关系。她询问贾琏借当之事自己是否有好处,这一细节展现了她的精明算计。她深知贾府的经济困境,也明白借当并非长久之计,但她更清楚如何在这种困境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在处理来旺妇求亲一事上,她也展现出了精明的一面。她知道来旺妇是自己的手下,为手下谋福利可以巩固自己在府中的势力。同时,她也利用这个机会,要求旺儿把放货出去的账在年底收回来,既做了人情,又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