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在爱情与家族利益之间陷入了深深的挣扎和痛苦之中。他深爱着林黛玉,他们的爱情纯真而热烈,是基于灵魂的契合和精神的共鸣。然而,家族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了薛宝钗作为他的妻子。宝钗出身富贵,性格稳重,符合家族对媳妇的要求,能够为家族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支持。
贾宝玉对家族的安排充满了无奈。他无法违背家族长辈的意愿,因为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没有选择的权利。他深知自己的反抗是徒劳的,只会给家族带来更多的麻烦和矛盾。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份痛苦,看着自己心爱的人离他而去。
在婚礼上,他发现新娘不是黛玉时,内心的愤怒和痛苦达到了顶点。他想要反抗,想要挣脱家族的束缚,但最终还是妥协了。他明白,自己的妥协是为了家族的稳定和安宁,也是为了不辜负长辈们的期望。然而,这种妥协并没有让他得到解脱,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他在婚后依然思念着黛玉,对宝钗也无法产生真正的感情,这种矛盾和痛苦让他的内心备受煎熬。
(12)未来命运暗示
本回中对贾宝玉未来命运有着诸多暗示,其中出家的可能性最为明显。在经历了黛玉的离世和家族的衰败后,他对尘世的一切感到绝望和厌倦。他曾经追求的爱情和自由都化为泡影,家族的荣耀也逐渐消逝。他开始意识到,尘世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出家才能摆脱这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他在梦中与黛玉相遇,醒来后却发现一切都是幻影,这种虚幻的感觉让他更加坚定了出家的念头。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精神解脱的渴望,都预示着他未来可能会选择出家。
关于他与宝钗的关系走向,虽然他们已经成婚,但宝玉对宝钗并没有真正的感情。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可能会维持着一种表面的夫妻关系,但内心却彼此疏离。宝钗会尽到自己作为妻子的责任,努力维护家族的利益,但宝玉的心却始终停留在黛玉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宝玉可能会逐渐远离宝钗,最终选择出家,而宝钗则会独守空闺,度过孤独的一生。这种结局也进一步体现了《红楼梦》的悲剧主题,即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3.薛宝钗
(13)婚姻中的无奈
薛宝钗在这场婚姻中充满了无奈和委屈。她向来是个恪守礼教、顺从长辈的女子,对于母亲和家族的安排,她只能默默屈从。在封建时代,女子的婚姻大事往往由父母做主,个人的意愿很难得到尊重。宝钗深知这一点,尽管她可能对自己的婚姻有着美好的憧憬,但面对家族的决定,她没有反抗的余地。
她对宝玉的感情也十分无奈。她明白宝玉心中只有黛玉,自己不过是这场家族利益博弈中的棋子。在婚礼上,她或许能察觉到宝玉的异样和痛苦,但她却无法改变这一切。她努力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试图用自己的温柔和贤淑去打动宝玉,然而宝玉的心却始终不在她身上。她看着宝玉沉浸在对黛玉的思念中,自己却只能在一旁默默忍受着孤独和痛苦。
她的心理活动复杂而矛盾。一方面,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宝玉逐渐接受自己,过上相敬如宾的生活;另一方面,她又清楚地知道,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根深蒂固,自己很难取代黛玉在他心中的位置。这种无奈和委屈让她的内心充满了苦涩,她只能将这些情绪深埋在心底,以端庄贤淑的形象示人。
(14)性格中的世故
薛宝钗世故圆滑、恪守妇德的性格特点在本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整个婚姻安排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智,配合着家人的计划。她深知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即使心中有不满和委屈,也不会轻易表露出来。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贾府中与上上下下的人都相处得十分融洽,赢得了众人的称赞。
在婚礼上,她举止得体,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即使面对宝玉的痴傻癫狂和对黛玉的思念,她也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她恪守妇德,认为女子就应该相夫教子,遵守封建礼教的规范。她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引导宝玉,让他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然而,这种世故的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她的命运。她过于顺从家族的安排,放弃了自己追求爱情的权利。她的世故让她在面对宝玉的冷漠时,只能默默忍受,无法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她的一生都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最终只能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
(15)未来生活的悲剧
薛宝钗未来的生活注定是一场悲剧,她将独守空闺、抱恨终身。宝玉对黛玉的感情至死不渝,即使与宝钗成婚,他的心也始终停留在黛玉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宝玉对尘世的一切愈发失望,最终可能会选择出家。而宝钗则会被留在贾府,独自面对这一切。
她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虽然她曾经是贾府的少奶奶,但随着宝玉的离去和贾府的衰败,她的地位将变得十分尴尬。她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冷落和歧视,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的一生都在为家族和他人而活,却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