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向来以精明能干、泼辣风趣着称。在本回中,她为了缓解贾母和薛姨妈的悲伤情绪,主动讲笑话,充分展现了她的机智和善于调节气氛的能力。她深知贾母的心思,也明白如何在这个大家庭中周旋。然而,她的这种活泼背后也隐藏着无奈。她在贾府中掌管着大小事务,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她的笑话虽然逗乐了众人,但也透露出她在这个复杂家庭中的生存智慧,她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宝玉在经历了黛玉的离世后,灵性大减,变得痴痴傻傻。他对宝钗虽有夫妻之名,但内心深处依然思念着黛玉。他的行为举止变得更加随性,有时会顺性胡闹,这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和迷茫。他对周围的事情不再像从前那样敏感,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这种状态也让宝钗感到无奈和孤独,她努力地想要走进宝玉的内心,但却始终无法做到。
宝钗则是一个端庄贤淑、识大体的女子。她嫁给宝玉后,努力扮演着贤妻的角色,操持着家务,希望能够得到宝玉的认可。然而,宝玉对黛玉的深情让她感到无比的失落。她在贾府中小心翼翼地生活着,既要应对各种人际关系,又要承受着宝玉的冷漠。她的端庄和识大体在本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宝玉的胡闹,她总是耐心劝说,尽力维护着家庭的和谐。
这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贾母是长辈,她希望宝玉和宝钗能够好好过日子,延续家族的香火;凤姐则是贾府的管理者,她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维护家族的稳定;宝玉和宝钗虽是夫妻,但他们之间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些人物的表现和相互关系,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大家庭的复杂和无奈。
四、艺术特色探究
1.写实手法运用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对官场细节的描写堪称一绝,作者运用写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封建官场的真实面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吏治问题。
在描写贾政到任后的官场情况时,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下属们的贪婪和腐败。贾政带的贾府家人,本应是知根知底、值得信任之人,然而他们却满脑子想着捞钱。为了能在任上大捞一笔,他们在出发前借贷大笔银钱来给自己装门面,这种行为充分暴露了他们的贪婪本性。他们把到任当官视为发财的机会,完全不顾为官的操守和责任。这反映出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官员及其下属将官职当作敛财的工具,而不是为百姓谋福祉的途径。
当贾政坚持清正廉洁、秉公办理事务时,下属们集体罢工,以此来表达对他的不满。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官场中潜规则的强大力量。在那个时代,清正廉洁的官员往往会遭到下属和其他官员的抵制,因为他们的行为破坏了官场中大家默认的“游戏规则”。这种潜规则的存在,使得官场变得黑暗和腐朽,真正为百姓做事的官员难以立足。
李十儿向贾政说明官场“现实情况”的情节,更是对官场黑暗的深刻揭示。他指出在这个官场中,清正廉洁根本行不通,如果贾政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不仅会得罪下属和其他官员,还可能丢掉官位。他的这番话反映出当时官场的一种病态现象,即贪污腐败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行为,而清正廉洁却被视为异类。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吏治的清明,使得官场成为了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和利益交换的场所。
书中对官场小人物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粮房书办詹会等人物,他们在官场中虽然地位不高,但却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与其他官员相互勾结,谋取私利。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也破坏了官场的正常秩序。这些小人物的存在,反映出当时官场的腐败已经深入到了各个层面,从高层官员到基层办事人员,都存在着贪污腐败的现象。
从这些官场细节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多么的黑暗和腐朽。封建官场成为了一个权力和利益的角逐场,官员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而百姓则成为了他们剥削和压迫的对象。这种吏治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红楼梦》通过写实手法对官场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封建社会官场的真实画卷,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和腐朽。
2.人物刻画技巧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在人物刻画上极为精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维度的描写,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回中,李十儿劝说贾政放弃做清官的一番话,充分展现了他的世故和狡黠。他对贾政说:“若是老爷就是这样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时候,老爷又是依着自己的性子,这也是白费了心力了。”这番话看似是为贾政着想,实则是在为自己和其他下属谋取私利。他巧妙地利用贾政想要有所作为的心理,指出坚持清正廉洁在官场中难以立足,从而动摇了贾政的决心。通过李十儿的语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自私贪婪、善于权谋的性格特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