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节跌宕起伏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鸳鸯之死与妙玉被劫两件大事相互交织,使情节充满了张力和戏剧性。
鸳鸯自尽的情节充满了悲剧色彩和紧张感。贾母的离世让鸳鸯失去了唯一的庇护,她深知自己未来的命运将充满苦难。在众人忙于丧事之时,鸳鸯内心的绝望逐渐蔓延。她先是在灵前哭晕,醒来后内心的恐惧和无奈达到了顶点。她担心被贾赦折磨、被配给小厮,这种对未来的绝望让她萌生了死志。回到房间后,她见到秦可卿的魂魄,最终跟随可卿去了太虚幻境。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将鸳鸯的绝望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为她的命运揪心。
而妙玉被劫事件则为情节增添了更多的意外和紧张感。妙玉听闻贾母去世后,前来陪伴惜春。两人下棋至深夜,本是宁静祥和的场景,却被突然闯入的盗贼打破。盗贼的出现让情节急转直下,惜春被吓得昏了过去,妙玉也被贼人看中美色而被劫走。这一事件的发生十分突然,打破了原本的宁静,让读者的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
鸳鸯之死与妙玉被劫两件大事相互交织,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鸳鸯自尽时,贾府正处于混乱之中,而妙玉被劫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混乱。两件事的时间线相互穿插,让读者在为鸳鸯的命运叹息的同时,又不得不为妙玉的遭遇担忧。这种情节的交织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也深刻地展现了贾府在贾母去世后的衰败和混乱,以及人物命运的无常。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世界中,感受到了人物的无奈和命运的残酷。
2.环境渲染烘托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对鸳鸯自尽时“灯光惨淡”等环境描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烘托作用,同时也暗示了贾府的衰落。
“灯光惨淡”营造出一种阴森、凄凉的氛围,与鸳鸯此时绝望、无助的心境相契合。鸳鸯在贾母去世后,深感失去了依靠,未来的命运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性。她担心被贾赦折磨、被配给小厮,这种对未来的绝望让她选择了自尽。而惨淡的灯光就像是她内心世界的写照,黑暗、压抑,没有一丝希望。这种环境描写增强了悲剧色彩,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鸳鸯的悲惨命运。
此外,环境描写还暗示了贾府的衰落。灯光本应是明亮、温暖的象征,但此时却变得惨淡,这象征着贾府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家族的光芒逐渐黯淡。贾母的去世是贾府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的离世让贾府失去了主心骨,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鸳鸯作为贾母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她的自尽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败已经无法挽回。
文中可能还有其他的环境描写,如“夜静更深”“风声呜咽”等,这些描写都进一步强化了氛围,暗示着贾府的命运如同这凄凉的环境一样,走向了黑暗和衰败。整个场景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衰败的贾府之中,感受到了家族的没落和人物的悲惨命运。这种环境渲染烘托的手法,是《红楼梦》艺术特色的重要体现,它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语言描写精妙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精妙的人物语言描写对展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鸳鸯在表达自己不愿受贾赦摆布时,对着劝婚的哥嫂大骂:“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这番泼辣的语言,将鸳鸯刚强、自尊、敢于反抗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何三在赌场受他人挑拨后,与盗贼勾结时的对话,如“我有个主意,如今老太太死了,他们忙乱的很,我瞅准了老太太屋里有好些值钱的东西,咱们趁这时候下手,准能发一笔财”,体现出他贪婪、自私、胆大妄为的性格特点。
凤姐听闻贾府失窃后,气得说“把那些巡逻的人都给我绑起来,一个个审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若查不出内鬼,我绝不罢休”,其强势、雷厉风行的作风跃然纸上。这些人物语言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性格,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七、主题思想挖掘
1.封建礼教的压迫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鸳鸯自尽、妙玉被劫等事件深刻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人物命运的沉重压迫。
鸳鸯的自尽是封建礼教压迫的直接体现。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奴仆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中。贾赦想讨鸳鸯做妾,鸳鸯坚决反抗,这一行为看似是对个人意愿的坚持,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公然挑战。然而,她的反抗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贾母在世时,鸳鸯尚有庇护,但贾母一死,她便陷入绝境。她担心被贾赦折磨、被配给小厮,这种对未来的恐惧源于封建礼教赋予主子对奴仆的绝对权力。在封建礼教的框架下,奴仆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的婚姻、前途等都由主子随意决定。鸳鸯深知自己无法摆脱这种命运,最终选择以死抗争,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