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思想分歧与规谏
袭人劝宝玉读书上进,与宝玉乖僻性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袭人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认为读书考取功名是宝玉的正途,只有这样才能光宗耀祖,在贾府乃至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她希望宝玉能收敛心性,认真读书,为将来的仕途做准备。
然而,宝玉却对仕途经济极为反感,他认为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都是“国贼禄蠹”。他更喜欢与姐妹们在园子里吟诗作画、嬉笑玩耍,沉浸在自由随性的生活中。他觉得读书并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为了陶冶情操。
袭人多次劝宝玉读书上进,却往往遭到宝玉的抵触。有一次,袭人劝宝玉去会会贾雨村,宝玉十分不悦,说自己最讨厌和这些人交往。但袭人并没有因此放弃,依然苦口婆心地劝说。
从规谏的效果来看,虽然宝玉表面上有时会敷衍袭人,但内心并未真正改变。他依然我行我素,对读书毫无兴趣。不过,袭人的规谏也并非毫无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让宝玉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力,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贾府的期望存在差距。同时,这也加深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和误解,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四、袭人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1.与贾母的关系
贾母对袭人极为赏识,她看中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的品质。袭人最初在贾母身边服侍时,就以自己的勤勉和细心赢得了贾母的认可。贾母见她做事稳妥,便将她视为可靠之人。后来,考虑到宝玉身边需要一个得力的丫鬟照料,贾母便把袭人拨给了宝玉。这一安排,既体现了贾母对袭人的信任,也表明她希望袭人能好好照顾宝玉。
袭人对贾母满怀敬重。在贾母身边时,她尽心尽力地服侍,把贾母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即便后来去了宝玉身边,她依然牢记贾母的教诲,时刻以贾母的期望为准则。她深知贾母对宝玉的重视,所以在照顾宝玉时格外用心,希望能不辜负贾母的托付。每当有机会见到贾母,袭人总是毕恭毕敬,认真聆听贾母的吩咐。她对贾母的敬重,不仅源于贾母的地位,更源于内心对贾母的感激和认可。
2.与王夫人的关系
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后,王夫人对她的信任大幅提升。当时,袭人察觉到宝玉与姐妹们相处过于亲密可能引发的问题,出于对贾府大局和宝玉未来的考虑,她向王夫人坦诚相告,并提出将宝玉搬出园子的建议。王夫人听后,对袭人的见识和忠心大为赞赏,认为她是个能为贾府着想的可靠之人。
自此,王夫人对袭人愈发信任,将她视为心腹。在待遇方面,王夫人不仅提高了袭人的月例银子,使其享受与姨娘同等的待遇,还在许多事情上征求她的意见。王夫人深知袭人对宝玉的了解,相信她能更好地照顾和引导宝玉。袭人也不负所望,更加尽心尽力地服侍宝玉,时刻关注他的言行举止,及时向王夫人汇报。她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成为王夫人在宝玉身边的重要眼线和助手,在贾府中的地位也因此得到显着提升。
3.与晴雯的关系
袭人与晴雯性格差异显着,这也导致两人之间存在潜在的矛盾和误解。袭人温柔和顺、恪尽职守,行事稳重,处处遵循封建礼教的规范,一心维护贾府的秩序和宝玉的未来。她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努力在贾府中站稳脚跟,成为众人眼中的“贤袭人”。
而晴雯则性格直爽、心高气傲,她蔑视权贵,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的言行举止更加随性,不喜欢被规矩所约束。在对待宝玉的感情上,晴雯纯真而热烈,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更加纯粹,不掺杂任何功利的因素。
这种性格差异使得两人在相处过程中难免产生矛盾。袭人认为晴雯过于任性,不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担心她的行为会给宝玉和贾府带来麻烦。而晴雯则觉得袭人过于世故,为了讨好主子而失去了自我。在一些事情上,两人的观点和做法也存在分歧,这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误解。然而,她们本质上都是善良的女孩,只是性格和价值观的不同,让她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
4.与薛宝钗的关系
袭人与薛宝钗在思想和行为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认同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观念。袭人常劝宝玉读书上进,薛宝钗也多次劝宝玉关注仕途经济,希望他能走正途。在为人处世方面,二人都善于察言观色,懂得迎合长辈的心意,以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地位。
在互动上,她们关系颇为融洽。薛宝钗认同袭人的观点,屡屡找她谈心,还替她做宝玉的私活,经常送她东西。袭人也对薛宝钗十分敬重,将她视为可以信赖的人。当宝玉与黛玉发生矛盾时,袭人会向薛宝钗倾诉,寻求她的建议。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她们相互支持,形成了一种默契。这种关系既体现了她们在价值观上的契合,也反映了她们在贾府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相互依靠的现实需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