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当时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也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在封建贵族阶层,特权思想盛行,道德观念松弛,人们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往往不择手段。贾赦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受到这种不良风气的熏陶,更加助长了他的贪婪自私。
贾赦的贪婪自私不仅伤害了他人,也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他的行为引起了家族内外的不满和怨恨,使得家族内部矛盾激化,外部声誉受损。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贾府走向灭亡的催化剂。
3.昏聩无能
贾赦在家族事务和为官方面的昏聩表现,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贾府的根基,加速了家族的衰败。
在家族事务中,贾赦身为荣国府长房,本应肩负起管理家族、振兴家业的重任,然而他却不务正业,置偌大的家业于不顾。贾府为修省亲别墅上下忙碌时,他却“在家高卧”,只负责传达命令,对具体事务不闻不问。平日里,他成日里和小老婆喝酒作乐,完全没有尽到一家之长的责任。这种不作为的态度,使得家族事务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逐渐陷入混乱。
他还不时与贾政一府争权夺利,却毫无作为。在荣国府里,虽然官爵由他承继,但真正主持家政的却是贾政一派。贾赦对此心怀不满,试图夺回在家族里的威望和权力。“鸳鸯拒婚”一事,看似是他荒淫好色,实则是他向贾政一派夺权的手段。他想通过纳鸳鸯为妾,控制贾母,打压贾政势力。然而,他的这一企图最终在贾母的怒斥下破灭。此后,两派斗争日趋激烈,但贾赦在争权过程中并没有展现出任何智慧和能力,只是一味地制造矛盾,加剧了家族内部的分裂。
在为官方面,贾赦同样昏聩无能。他身为一等将军,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官职和地位,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好做。他不仅没有为家族在官场中赢得声誉和地位,反而因自己的恶行给家族带来了麻烦。他与贾雨村勾结,强索石呆子古扇,逼得石呆子愤而自尽,这种依官作势、为非作歹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家族的声誉。后来贾府被查抄,他的这些恶行成为重要的罪证,加速了家族的覆灭。
贾赦的昏聩对家族衰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不务正业和争权夺利,使得家族内部矛盾重重,成员之间离心离德,无法形成合力应对外部的挑战。他在为官方面的恶行,也让贾府在官场中树敌众多,失去了许多政治资源和支持。在他的影响下,贾府逐渐走向衰败,最终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惨结局。可以说,贾赦的昏聩无能是贾府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不孝不义
贾赦在家庭角色中,可谓是不孝不义的典型,其行为严重违背了传统道德观念。
作为儿子,贾赦对贾母的不孝表现得淋漓尽致。谋娶鸳鸯一事,堪称他忤逆母亲的标志性事件。鸳鸯是贾母最得力、最贴心的丫鬟,掌管着贾母的财物,更是贾母生活中须臾难离的依靠。然而,贾赦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全然不顾母亲的感受,执意要将鸳鸯纳为小妾。他先是让邢夫人去劝说,遭到拒绝后又威逼利诱鸳鸯的哥哥。贾母得知此事后,气的浑身乱战,一针见血地指出贾赦夫妇是在“算计”并想“摆弄”她。即便表面上“含愧”放弃,贾赦心底却一直在暗中较劲,甚至公然宣称要“报仇”。
在中秋夜宴上,贾赦更是故意与贾母过不去。一家子都围着贾母“取笑”,千方百计让贾母欢心,他却先是讲母亲偏心的笑话,惹贾母生疑、尴尬;接着又故意夸奖贾环的诗作,给予赏赐,并许诺要把世袭的前程给贾环。他明知贾母最疼宝玉,却如此抬举贾环,分明是有意给贾母添堵。此外,他在外为非作歹,最终导致革职查办、断送世职,让高堂老母担惊受辱,完全违背了传统孝道中敬亲和不辱亲的要求。
作为父亲,贾赦对子女缺乏关爱,尽显不义。儿子贾琏已有了女儿巧姐,他看不惯便一顿毒打,全然没有父亲的慈爱。女儿迎春,他为了私利将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骄奢淫逸、凶狠残暴,迎春嫁过去后受尽折磨,不到一年就香消玉殒,而贾赦却不闻不问,丝毫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在传统道德观念中,孝是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敬爱和顺从,义是对他人应有的关爱和责任。贾赦的行为与这些道德准则背道而驰,他的不孝不义加速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也成为贾府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贾赦的家庭关系
1.与贾母的关系
贾赦与贾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犹如一根刺,深深扎在贾府的家族关系中,对家族氛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谋娶鸳鸯事件,是贾赦与贾母矛盾的集中爆发。鸳鸯是贾母最信任、最得力的丫鬟,掌管着贾母的财物,更是贾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靠。贾赦却不顾母亲的感受,执意要将鸳鸯纳为小妾。他先是让邢夫人去劝说鸳鸯,遭到拒绝后,又威逼利诱鸳鸯的哥哥,试图迫使鸳鸯就范。贾母得知此事后,气的浑身乱战,她一针见血地指出贾赦夫妇是在“算计”并想“摆弄”她。在贾母看来,鸳鸯是她身边唯一可靠的人,贾赦此举是对她的不尊重和侵犯。这一事件让贾母对贾赦的不满达到了顶点,也使得母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