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观念的松弛也是贾赦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当时的封建社会,虽然表面上尊崇儒家道德观念,但实际上贵族阶层的道德标准已经严重滑坡。在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中,人们追求的是权力、财富和享乐,道德伦理被抛诸脑后。贾赦作为贵族成员,深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不顾人伦道德,与众多姬妾寻欢作乐,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好做。他对母亲不孝,对子女不义,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他的这些行为在当时的贵族社会中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反映了道德观念的松弛。
社会背景与贾赦的行为紧密契合。封建贵族的特权让他能够实现自己的各种私欲,而道德观念的松弛则让他在行为上毫无顾忌。他的好色、贪婪、自私等行为,都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他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贵族阶层腐朽堕落的体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贾赦无法摆脱封建贵族的特权和道德观念松弛的影响,最终成为了一个荒淫昏聩、贪婪自私的人,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3.个人经历作用
贾赦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在继承权上的得失,对他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导致了他心态的巨大变化。
贾赦本是荣国公贾源嫡长孙、荣国公贾代善嫡长子,是荣国府未来的第一继承人。荣国公爵位、爵产本都应归他所有,弟弟贾政只能得到父母一半私产分家另过。那时的他,可谓春风得意,是真正的公子王孙、京城显贵。然而,命运却发生了转折,他虽继承了爵位,世袭一等爵,但却失去了爵产控制权。荣国公那庞大的爵产,都落入了贾政手里,他虽有分红权,却没有控制权。
关于这一转变的原因,推测大概有三点。一是宁国公、荣国公连续两代位列中枢,把持大权遭忌讳,皇帝有心让贾家弃武从文,削弱势力以平衡朝堂,所以对贾家的权力分配进行了调整;二是贾赦自身可能出了问题,他的“赦”字有赦免之意,暗示他曾犯过错,可能因此被剥夺了部分继承权;三是贾代善死前上本,请求皇帝将爵位、爵产一分为二,长子贾赦袭爵,次子贾政当家袭爵产。
这一经历让贾赦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高高在上的他,突然失去了大部分家产,成为了他人的笑柄。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对弟弟贾政和母亲贾母充满了不满。这种不满逐渐转化为怨恨,使他变得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他开始整日沉湎酒色美人,躲在小楼成一统,以此来逃避现实的痛苦。
贾母骂他偌大年纪还沉迷酒色不知道保养,“官也不好好当”,但这其实是他在遭受巨大挫折后的一种自我放纵。他觉得自己原本应有的地位和权力被剥夺,没有了脸面和勇气去当官,也没有人会服他。他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他与家族其他成员的矛盾,也加速了他自身的堕落和贾府的衰败。
贾赦在继承权上的得失,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性格、行为和心态,成为他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贾赦对贾府的影响
1.加速家族衰败
贾赦的种种行为,如同催化剂一般,极大地加速了贾府的衰败,其影响深远且恶劣。
贾赦的贪婪是导致贾府衰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强索石呆子古扇,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勾结贾雨村,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将其拘押并抄没家产,最终石呆子家破人亡,古扇落入他手。这种为非作歹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让贾府在社会上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同时,他的贪婪还体现在对家族财物的挥霍上。他不断纳妾,花费大量钱财,使得原本就已经家道中衰的贾府更加入不敷出。他的这种行为,加剧了家族的经济负担,让贾府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争权夺利也是贾赦加速贾府衰败的重要手段。他与贾政一府的矛盾由来已久,为了争夺家族的权力和威望,他不择手段。“鸳鸯拒婚”事件,表面上是他荒淫好色,实则是他向贾政一派夺权的手段。他想通过控制鸳鸯来掌控贾母的财物和权力,从而打压贾政一方。这一事件使得贾府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家族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家族成员们不得不卷入这场权力纷争中,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家族的发展上。这种内部的分裂和矛盾,削弱了贾府的实力,让贾府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显得更加脆弱。
贾赦的行为还导致了贾府外部声誉的受损。在封建社会,贵族家庭注重门风礼教,而贾赦的荒淫好色、贪婪自私等行为,无疑是对家族声誉的一种玷污。他的行为引起了家族内外的议论和不满,使得贾府在社会上的形象大打折扣。这不仅影响了贾府与其他家族的关系,也让贾府在官场中失去了许多支持和资源。
家族衰败与贾赦的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贾府的衰败使得他失去了依靠和庇护,最终他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贾府被查抄时,他作为主犯,以“交通外官,依势凌弱,辜负朕恩,有忝祖德”的罪名,被革去世职,发往站台赎罪。他的个人命运随着贾府的衰败而走向了悲惨的结局,这也充分说明了他的行为对家族和自己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