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灵陈会元等贡士入殿!”
......除了林轩有个姓名,其余人就统称诸贡士了。
然而,场中众人都没有纠结这一点。
林轩领头,带着诸多学子进入大殿。一进来就看到,此地已摆满长案,上面摆放着试卷。
尽管殿内空间巨大,但放下三百张长案仍显得有些拥挤。
至于那些朝堂诸公则不见踪影,想必是去了偏殿。
没有任何废话,珠帘后传来威严的声音:
“开始吧。”
言罢,内侍高呼:
“诸贡士请入座。”
林轩顺着内侍的引导,来到第一排中心位置,抬头还能隐约看到那雍容的身影。
落座后,他低头看着案台上的卷宗,对于其单薄的程度,并没有任何疑惑。
——殿试不同于此前科举的几个关卡,考的科目极少,毕竟皇帝不可能等你几天时间答题。
大多数时候,只有一门。
或是策问、或是诗赋,小概率是经义......
可惜的是,这次考试的内容并非诗词,而是偏向策问的题目。
‘兵法!’见此,林轩挑了挑眉,目光向上看去。
不知是不是错觉,他总感觉珠帘后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
这时,前方内侍喊道:“开始答题。”
话音落下,整个大殿仿佛活了过来。
有人奋笔疾书,有人眉头紧锁。
很明显,殿试考兵法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
至于林轩,则沉思片刻后才开始动笔。
提笔、沾墨、落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朝堂之上,诸学子奋笔疾书。
这些最低都是举人的儒生,虽然他们的灵浩然正气等级不一定都达到三阶。
但按照正态分布的理论来看。
依旧有不少人能够召唤出异象。
利剑、长戈、马槊(shuò)......
最为出彩的,是一辆奔腾的战车,似有马蹄嘶鸣。
一时间,整个大殿金戈铁马,喊杀声一片。
偏殿中,旁观主殿动静的朝堂百官脸上也露出惊讶之色。
灵卢国公更是哈哈大笑一声:“这场景往年还真是少见,让老夫有种重回战场的感觉。”
有人反驳道:“三十人和三百人,自然不同。”
“那也颇为难得。”
就在他们讨论三十人和三百人有何区别时,个别有心人观察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的这位灵陈会元,怎么没动静?”
“嗯?让老夫看看......还真是如此。”
“莫不是只通诗赋,不懂兵法......可惜了。”
这群人一边七嘴八舌地说着,一边小心观察灵王仲舒的脸色。
见灵王仲舒不为所动,这群人说得越发起劲。
其中不乏阴阳怪气之人。
灵王仲舒越是沉稳,这群人就越发肆无忌惮。
见状,他眉头一皱,轻声呵斥道:“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
言罢,转头斜睨这群嚼舌根的大臣,反问道:
“吾之徒,能作千古之诗,能言天变之论......汝等,又如何?”
“况且,殿试未完,何来不通?”
言罢,场中顿时安静下来,大臣们都不敢出声。
唯独在心底嘀咕:装腔作势,等稍后那灵陈文渊毫无建树,再看你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至于灵王仲舒本人,心底倒也没有太多焦虑。
林轩住在他府上时,爷俩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学问。
根据他的了解,自己这个徒弟虽说谈不上是军神在世。
但在兵法一道上,并不比别人差。
更别说,林轩时常会有惊人之语,像是“持久战”“敌进我退”“三十六计”之类。
若说林轩的兵法很弱。
灵王仲舒是不相信的。
恰恰相反,按照他对自己这个徒弟的了解,很快脑海中就有了想法——
这小子,又想搞出个大动静来!
......
大殿中,林轩还不知道自己已成为偏殿众人谈论的焦点,依旧在专心致志地书写兵法。
然而写着写着,他却感觉有些不对劲。
《孙子兵法》传自孙武,共分为十三篇。
他写完第一篇《始计篇》最后一个字。
林轩瞬间感觉精神进入到一种颇为奇特的状态。
意志仿佛被拔高,众生以另一种形态出现在他面前。
大殿中的贡士:焦急、迫切、急于表现、胸有成竹......
偏殿中的一群人:审视、质疑、幸灾乐祸、期待......
考生、内侍、大臣......乃至上方珠帘背后的绝世女子的凝视,都落入林轩眼中。
不!
不仅仅是人!
还有宫殿住所、亭台楼阁、山川草木......
一切的一切,都映照在他心中,仿佛可随他心意调动。
可惜的是......林轩感觉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很难做到这一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