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捴这货一看觉得吃亏的农户这是故意找茬给自己难看,别人毁你两陇麦子我补你五十年的,你还不依不饶你不是无理取闹是什么?于是就说吃亏农户寻衅滋事,如果他在不依不饶就缉拿他。
吃亏的农户一看这还有天理吗?这还有王法吗?接着就将元捴怼了一通,并且说要告元捴这个狗官。
元捴这铁憨憨心想:“好你个刁民!好心当成驴肝肺!我给你补偿你竟然要告我,我不给你点厉害,你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元捴于是命令随行的衙役缉拿吃亏的农户,吃亏的农户一看自然要反抗,于是就发生了推搡,推搡过程中吃亏农户被元捴一下子推倒,好巧不巧吃亏农户竟然一头磕在石头上磕死了。
本来是一件小事出了人命就是大事了,京兆府尹萧只能将元捴缉拿,但是萧炅却不敢给元捴定罪,因为元捴除了京兆府户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李林甫的女婿。
萧炅是李林甫亲信,他不敢做决定于是就上报给李林甫,李林甫这个人特别推崇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是事情到了自己身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总不能真的砍了自己的女婿吧。
李林甫是个人精,他想救自己女婿的命,又怕牵连到自己,于是只回了萧炅四个字:妥善处理。
萧炅收到“妥善处理”四个字就蒙圈了,这他妈不是坑我吗?怎么妥善处理?萧炅人也不傻于是就拖着呗。
拖的时间久了死难者家属就往上告,一纸诉状告到刑部。
刑部收到诉状第一时间就将所有参与者缉拿归案,这刑部办事效率为什么这么高呢?主要原因就是刑部尚书是李林甫的仇人韦坚。
这韦坚对李林甫可以说是咬牙切齿的恨,有这机会他能不对付李林甫吗?
韦坚当时收到诉状高兴的差点没蹦到天上去,如果韦坚要是看过小品《卖拐》肯定会说:“苍天啊!大地呀!真是出了一口气恶气呀!”
其实韦坚和李林甫两个人开始关系是很好的,并且两人还是亲戚。韦坚的妻子是楚国公姜皎的女儿,而李林甫是姜皎的外甥。这个姜皎前面介绍过就是李隆基的好基友。李林甫和韦坚两个人闹翻的主原因就是李林甫的妒忌心。
首先这韦坚是李隆基的三大财务总管之一,韦坚时任陕郡太守,在任上开凿广运潭,便利物资运输,终于解决了关中一直缺粮的顽疾,并且利用漕运不停的给李隆基捞钱,因为韦坚的卓越能力,李隆基对韦坚十分的赏识,不仅给韦坚加官而且还进爵,韦坚隐隐约约有入阁为相的可能。
李隆基的宠幸对于韦坚是好事,但是这却引起了李林甫的妒忌,李林甫就开始讨厌韦坚。其次韦坚为了能入阁为相就和当时的宰相李适之走的很近,这李适之我就不多说了,那绝对是李林甫的死对头,除了以上两条,这韦坚的妹妹还是太子李亨的妃子,李林甫可是和太子李亨势不两立的。
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李林甫就开始暗地里整韦坚,他对韦坚实行明升暗降,将韦坚升任为刑部尚书,但是却拿掉了韦坚所兼任的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勾当缘河及江淮南租庸转运处置使以及御史中丞,一下子就把韦坚圈在刑部断案去了,李林甫如此的坑韦坚,韦坚岂能善罢甘休,韦坚恨李林甫恨的牙根疼。
既然有了收拾李林甫的机会韦坚岂能不报仇,他立刻命人拿了所有参与者,甚至都没审讯直接就对元捴和萧炅上了刑,不管如何先出口恶气再说。
这萧炅和元捴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打了一个半死,二人怕剩下的半条命没了,所以不等审讯就直接招供了,韦坚也不含糊直接就将元捴秋后问斩,而萧炅则被安了一大堆罪,反正是能加上的罪都加上,最后直接判了一个罢官免职充军流放。
韦坚知道这样能未必整死二人,但是只要能恶心李林甫,而李适之知道这件事以后而是闻风而动,开始弹劾李林甫,因为这两人一个是李林甫女婿一个是李林甫所举荐的,怎么都弄牵连到李林甫身上。
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李林甫的预想,李林甫为了挽回局势第一时间给李隆基上奏折认错,同时让自己在大理寺的亲信以及御史台亲信在案件审核中唱反调。
这样一来三司意见不统一,奏折就被送到了李隆基手里让李隆决定。
李隆基虽然老糊涂,但是也不是个白痴,他一看就看出里面的猫腻,他很想保李林甫,但是又怕韦坚那边咬着不放,他将朝中大臣想了一个遍都觉得派任何人去处理都不合适。
因为处理事情的大臣必须满足几个条件,首先这个人必须不是双方的人,不然双方肯定拉偏架最后会闹起来,其次这个人身份还不能低了,不然双方不配合怎么办,第三,这个人必须足够聪明。
李隆基也想过自己出面,但是李隆基又否定了,自己出面很容易失民心,毕竟死了人,自己如果包庇杀人者,对自己的帝王形象有很大的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