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看这段历史的时候都跟看穿越网文一样,这骚操作也只有网文里面才会出现。
无论是当时或者是后世对李光弼的评价都是正面的,只有老赵家的赵匡胤一人是负面的,甚至将李光弼踢出武庙。
赵匡胤之所以这样可能是李光弼拥兵自保踩了他的尾巴,或者是因为李光弼是契丹人,赵匡胤把对契丹人的恨都发泄到了李光弼身上。
辽国可以说是李唐的继承者,不管是官制还是军制,甚至兵器铠甲都几乎继承大唐,因此把老赵家打的屁滚尿流,老赵家恨李光弼也理所当然。
宋几百年都只能偏居一隅,
都说王忠嗣不死安禄山不反,对王忠嗣的军事才能推崇至极,但是真正的帅才是李光弼,如果王忠嗣真的那么厉害为何进不了武庙?
由于李倓这个BUG的存在,李光弼辞职后没有回长安而是跑到了碎叶。因为李倓离开陇右的时候给李光弼说过,如果他将来不如意的时候让李光弼去碎叶找他。
李光弼对于大唐政治权力斗争早已经厌倦,于是就毫不犹豫的投奔李倓。
李光弼先到了碎叶见了杨悦,李光弼和杨悦算是老熟人,因为杨悦出嫁契丹时李光弼是亲军扈从。
杨悦知道李倓的难处,于是十分隆重的接待了李光弼,这让李光弼有点受宠若惊。
杨悦虽然不懂军事,但是李倓出征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过,杨悦认为李倓绝对是遇到了麻烦。
杨悦于是立刻告诉李光弼李倓可能遇到了麻烦,想让李光弼带一支骑兵去支援李倓,李光弼也没有推辞,立刻带着人马出征。
当李倓赶到突厥斯坦山的时候,李光弼也带两千骑兵赶到。
陇右将领听说李光弼的到来也纷纷前来相见,李倓趁机任命李光弼为自己副将,李光弼觉得自己寸功未立就直接成了副将影响很不好,但是众将纷纷劝进,李光弼只能接受。
接着李倓当即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李光弼,他希望李光弼通过此战树立威信。
李光弼接了军令第一时间就视察军容、战备、军纪,战马、粮草辎重,视察结束后李光弼对小唐国的军事实力感到震惊,小唐军整体综合实力完全超越唐军。
李倓于是问李光弼:“李将军你对此战有多少胜算!”
李光弼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回大王臣保证必胜!”
李倓说道:“如果我要最小的代价取胜呢?”
李光弼想了想说道:“我要看地形选战场才能决定。”
“那好!明天本王陪你同往!”
第二天一早李倓和李光弼就带着侍卫营出发。
不得不说李光弼是个名将,当众人到了达尔加姆峡谷的时候李光弼停了下来。
李光弼指了指达尔加姆峡谷说道:“大王!臣觉得此处是个极佳战场。”
李倓笑了笑说道:“我也非常中意此处。”
李光弼接着说道:“我们可以提前在峡谷内提前埋伏一支军队,只要能引诱敌人进入峡谷,必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全胜。”
李倓之所以这样说全靠的是历史知识,而李光弼则是靠的自己的本事。
达尔加姆峡谷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场着名的战役—卡特万之战。
战争的双方是西辽的开国皇帝耶律大石和塞尔柱帝国艾哈迈德·桑贾尔苏丹。
公元1141年耶律大石七万大军对阵桑贾尔十万大军,耶律大石利用达尔加姆峡谷地形预设伏兵,以少胜多击败赛尔柱帝国十万大军。
李倓和李光弼回到大营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布置作战方案。
军帐内李倓让出主帅的位置,然后和岑参一右一左坐到了军师的位置上,下面则分别坐着各军兵马使。
李光弼扫了一眼小唐国众将说道:“马军使韩素!”
“属下在!”
“你带两千重骑兵以及拔汗那四千兵马今天晚上出发藏于山谷之中,如果我军兵马退入山谷你可偷袭也可协助友军作战。”
“属下得令!”
“左武锋使盖海伦、左前军使刘四郎!”
“属下在!”
“后日诈败引诱大食军队的任务有你们两个承担。”
“属下得令!”
李光弼接着看向李献忠说道:“骑兵使李献忠!”
“属下在!你带骑兵军团,立足于军阵左后。”
“属下得令”
李光弼看向其他诸将说道:“其余诸将听中军军令作战,有畏战不前者阵前斩之。”
三日后大食军队和小唐国军队在卡特万平原相距三百米列阵。
小唐国军阵还是典型的七军阵型,步军在前,骑兵在后。
七军兵马使分别是右武锋使韩靖武,右前军兵马使孙勇,右后军兵马使钱虎,左后军兵马使杨见琛,左前军兵马使刘四郎,左武锋使盖海伦,中军主帅李倓,中军副将李光弼,骑兵使李献忠。
大食军队还是罗马军阵,同样也是步军在前骑兵在后。
分为左中右三军,左军主将达乌德,中军主将齐亚德,右军将领赛义德,大食重骑兵主将阿卜杜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