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金銮殿之内。
太和帝和文武大臣们都在苦苦煎熬,等待前方战报。
太和帝已经下令兵部,让下面的传令兵每过半个时辰便来汇报战况,此时算算时间,已经差不多是第二个时辰了。
“报!”
“北桓大军发起了投石车攻城,京都外城城墙险些被破……”
那传令兵话刚说到这里,兵部尚书便立刻哀嚎道:
“陛下,议和吧!北桓投石车一旦发动,必然会同时动用登云梯,以武卫军和守城军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
“陛下,兵部尚书所言非虚,此刻城墙恐怕已经被砸穿,此时若不议和,便再没机会了。”
一名军中老将,情急地道。
“你们两个给我闭嘴。”
太和帝怒喝一声,冷声嗤笑:“军报还未说完,你们倒是急着投降了,我大康要你们这种臣子何用。”
兵部尚书和那武将相视一眼,暂时退了下去,但两人脸上却都是不屑之色。
一个憨子,怎么可能守得住城墙?
“启禀陛下,外城即将被破之际,六殿下率领五千百鬼军,以连弩和滚木,瞬间打退了对方。”
“此刻北桓已经缓缓撤军,想必今日不会再攻城了。”
这几句话一出,太和帝和那些主战派的臣子顿觉振奋了起来,但同时心里对所谓连弩也有些好奇。
只是此时群情激奋,实在没有心思细思此事。
“都听到了吧,老六已经守住了外城,你们都可以下去了。”
太和帝龙颜大悦,宣布散朝。
一众大臣无奈,只能纷纷散去。
晚间时分,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出现在了宁淮府上。
“真没想到,八万北桓大军,居然真的被拦下来了,这个憨子难道真的是天生打仗的?”
兵部尚书心有不甘地道。
一旁,吏部尚书脸色阴沉,低声道:“二殿下,如此下去可不是办法,北桓大军粮草已经被烧,纵然我们这边能偷偷运粮出去,但也是杯水车薪啊!”
谁能想到,本已经粮草断绝的北桓居然能够得到来自大康二皇子的暗中帮助。
若非如此,莫林也没那么大的决心直接开启攻城大战。
“所以我才把你们找来,我已经收到莫林密信,他明日会在破晓时分发动奇袭,那时正好是早朝时分。”
“只要北桓军能在一定时间里占据上风,那么你们就集体选择主和。”
宁淮早有机会,想要以一时之势,逼迫太和帝主和。
太和帝一旦答应,那么宁枫纵然是战神转世,也只能乖乖收兵,到时北桓便可趁机占据外城,这样一来,主和便再无更改的可能。
“殿下,让出外城是否太过危险?万一北桓背信弃义,直接杀入内城,甚至是皇城,我等恐怕也有危险啊。”
户部尚书担忧道。
他们和北桓的合作,只是建立在各自的利益之上,若是牵涉生命危险,谁也不愿意轻易插手。
“这点你们不用担心,北桓王不会这么言而无信。”
宁淮笃定的宽慰道。
“不过明日主和,曾行知那边肯定会有所反击,所以为保万无一失,你们之中需有人选择死谏。”
“当然,所谓死谏也无非是装装样子,父皇可是很在意名声的,他可不敢做那逼死贤臣的昏君。”
说到这,宁淮不由得露出了一丝嘲讽,在他看来,所谓帝王,只要能够把控天下,主宰一切皆可。
什么史官记录,史官要敢乱写,杀了就是,再换一个。
“微臣愿替殿下效犬马之劳。”
户部尚书忙不迭的自荐道。
历朝历代,哪个死谏的大臣不留下千古清名?
这等既能为二皇子效力,又能博得身后千古名的大好机会,户部尚书又怎么肯轻易放弃。
“这老贼,反应倒是够快!”
兵部尚书有些不甘地道。
至于吏部尚书许年乐,也是不禁冷哼一声,表示是自己的不满。
与此同时,外城防御线上,宁枫让人在城墙边上临时搭建了一个营帐,作为议事大厅。
守卫军总兵杨万林、武卫军总兵姚广、百鬼军统领熊龙,三人此刻正襟危坐,认真地听着宁枫对接下来防御战的一些布局和安排。
“守城器械必须要立刻修复和准备,特别是滚木、效果奇佳,可以让附近百姓去山上砍伐,越多越好。”
宁枫逐一安排,先是守城器械,接着又是兵种配合和具体战法:
“守城士兵必须每三人一组,一组负责刀盾,抵御在前,若有敌人靠近,直接动手。”
“则第二组则以长枪、长矛为主,为第一组提前抵御更下方的敌人。”
“至于这第三组,则配以弓箭手,只要有任何机会,便立刻射杀敌人。”
熊龙三人听得认真,心中顿觉惊叹。
这等组合,一远一近,一防一杀,相互配合,相互照应,几乎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守城军最怕的是什么?
就是下方敌军的弩箭,但有了第一组人的盾牌抵挡,可以大大减少中箭的概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