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婉儿的精心安排下,药很快被煎好,端到了老者的床前。风云亲自接过药碗,轻轻吹凉,然后一勺一勺地喂给老者。每喂一勺,他都轻声安抚着老者,鼓励他坚持下去。接下来的日子里,风云时刻关注着老者的病情变化。他每天天不亮就来到医馆,准时为老者针灸。他仔细观察着老者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反应,根据这些反应及时调整药方。有时,为了找到最适合老者的药物剂量,他会反复查阅医书,与其他医者探讨交流,常常忙到深夜。
在风云的悉心照料和精心治疗下,老者的病情逐渐出现了转机。他的面色开始慢慢变得红润,干裂的嘴唇也恢复了些许水分,不再像之前那样起皮。气息也变得平稳有力,不再是之前的微弱急促。又过了几天,老者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那一瞬间,他的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跪倒在地,向风云磕头致谢。他们的脸上满是感激与喜悦,那是重获新生后的喜悦。
成功救治了这位老者后,风云并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在这个临时医馆里,还有许多像老者一样的重症患者,正等待着他去拯救。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临时医馆内不停地忙碌穿梭。每检查完一个病人,他都会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适合推拿按摩辅助治疗的病人,他亲自上手,手法娴熟地为病人按摩穴位。他一边按摩,一边轻声询问病人的感受,调整力度和手法。有的病人需要特殊的饮食调理,他便详细地告知病人和家属饮食的注意事项。他会耐心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饮食,哪些食物对病情有益,哪些食物应该避免。为了让病人和家属更好地理解,他还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在救治过程中,风云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有些病人对他的治疗方法心存疑虑,不愿意配合。比如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她的孩子也在临时医馆接受治疗。当风云提出要给孩子使用一些现代药物时,这位母亲顿时显得十分担忧。她紧紧地抱住孩子,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害怕这些药物会对孩子稚嫩的身体造成伤害。
风云见状,蹲下身子,微笑着看着这位母亲,耐心地向她解释现代药物的作用和安全性。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这位大姐,您放心。这些药物都是经过大量严格的实验和临床验证的,非常安全有效。就像之前那位康复的小朋友,他也是用了这些药物,才很快好起来的。” 说着,他还向母亲展示了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详细介绍了这些孩子治疗前后的情况。经过一番耐心的劝说,这位母亲终于放下了心中的疑虑,缓缓点了点头,同意让风云为孩子治疗。
除了病人的不理解,风云还面临着与其他医者的观念冲突。临时医馆里的一些传统医者,对风云的现代医学方法并不认同。他们认为风云的方法过于新奇,不符合传统的医学理论。有一次,一位老郎中看到风云在为病人进行西医的听诊检查,他忍不住走上前,眉头紧皱,语气中带着几分质疑:“风云公子,你这方法虽看似神奇,但我等行医多年,从未见过如此治疗之法。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看还是按照老祖宗的方法来治疗更为稳妥。”
风云听后,并没有生气。他微笑着,恭敬地向老郎中行了一礼,说道:“前辈,您所言极是。传统医学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如今这疫病复杂多变,单一的治疗方法或许难以应对。我们不妨尝试多种方法结合,取长补短。我所使用的现代医学方法,也是经过无数实践验证的,它能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我们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制定出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救治病人,何不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努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呢?”
老郎中听了风云的话,陷入了沉思。他默默地看着风云为病人治疗的过程,心中暗自观察着、思考着。他不得不承认,风云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郎中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意风云的治疗方法。他发现风云的方法虽然与传统医学大相径庭,但确实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渐渐地,老郎中对风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开始主动与风云交流,向他请教一些现代医学的知识。有时,他们会一起探讨病例,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经验,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在风云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得到了救治。他成功救治了多名被认为已经无药可救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康复后,纷纷走出临时医馆,回到自己的家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重生的喜悦,逢人便讲述风云的救命之恩。就这样,风云的名声在长安城内迅速传开,如同春风吹遍了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茶馆酒楼,人们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风云和他的神奇医术。孩子们会在玩耍时,模仿着风云为病人治病的样子;老人们会在晒太阳时,感慨着风云的仁心仁术;年轻人们则会把风云当作榜样,激励自己努力奋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