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洪灾的消息如同阴霾,沉甸甸地笼罩着整个朝堂。萧宇虽暂时在赋税之争上压制住了孙权,但洪灾带来的严峻局势,让他丝毫不敢有片刻松懈。这场天灾不仅关乎万千百姓的生死存亡,更成为朝堂各方势力新一轮角逐的焦点。
早朝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皇帝端坐在龙椅上,满脸忧虑,下方的大臣们也是神色各异。“诸位爱卿,如今南方洪灾肆虐,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朕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开展救援,帮助百姓重建家园。”皇帝的声音中透着疲惫与焦急。
孙权率先出列,脸上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情:“陛下,臣以为,应即刻从各地抽调大量粮食运往灾区。同时,发动京城的富户捐款捐物,以解燃眉之急。”萧宇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上前说道:“宰相所言极是,但臣认为还需考虑周全。南方道路因洪水受阻,运输粮食并非易事。而且,灾区情况复杂,仅靠外部支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皇帝看向萧宇,眼中满是期待:“萧将军有何良策,不妨说来听听。”萧宇拱手道:“陛下,臣建议先派遣熟悉水利的官员前往灾区,勘察水情,制定合理的排水泄洪方案,避免洪水进一步泛滥。同时,在灾区周边设立粥棚,由朝廷和当地乡绅共同出资,保证受灾百姓有饭吃。此外,还需组织人力修缮被冲毁的房屋和道路,为后续的重建工作打下基础。”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萧将军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由你和孙宰相共同负责。务必尽快将救灾工作落实到位,不可让百姓受苦。”萧宇和孙权领命退下。走出朝堂,孙权瞥了萧宇一眼,皮笑肉不笑地说:“萧将军,这次救灾责任重大,可别让陛下失望啊。”萧宇回以礼貌的微笑:“孙宰相放心,萧某定当竭尽全力,不敢有负陛下重托。”
回到将军府,萧宇立刻召集谋士李风和一众亲信,商议救灾的具体事宜。“此次救灾,困难重重。孙权表面上与我们一同负责,实则难保不会暗中使绊子。”萧宇神色凝重地说。李风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畏缩不前。当务之急,是尽快组织人员和物资前往灾区。”
经过一番商讨,萧宇决定亲自带领一支精锐部队前往南方灾区,负责指挥救援和重建工作。同时,安排李风留在京城,与朝中支持自己的大臣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孙权的一举一动。出发前,萧宇又去面见皇帝,详细汇报了救灾计划,并请求皇帝调拨一批粮食和银两作为救灾物资。皇帝对萧宇的安排十分满意,当即批准了他的请求。
一路奔波,萧宇终于抵达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洪水退去后的村庄一片狼藉,房屋倒塌,农田被泥沙覆盖,百姓们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萧宇心中一阵刺痛,他立刻下令士兵们搭建帐篷,设立粥棚,为百姓提供食物和住所。同时,组织当地的青壮年男子,配合水利官员,开展排水泄洪和河道疏通工作。
然而,救灾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灾区范围广,受灾人数众多,粮食和物资很快就出现了短缺。萧宇一边向朝廷紧急求援,一边发动当地的富商和乡绅捐款捐物。但有些富商却心存顾虑,担心捐款后自己的利益受损,迟迟不肯出手。
萧宇得知此事后,亲自登门拜访这些富商。“诸位,如今百姓受灾,正是国家危难之际。你们能有今日的富足生活,离不开国家的庇佑。此时若不伸出援手,将来如何面对百姓,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萧宇言辞恳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他的劝说下,许多富商终于被打动,纷纷慷慨解囊。
就在萧宇在灾区全力救灾时,京城却再起波澜。孙权见萧宇离开京城,认为有机可乘,便联合几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要求重新审议赋税削减的问题。“陛下,如今南方洪灾,百姓生活更加困苦。若不削减赋税,百姓实在难以承受。萧将军在灾区,想必也希望朝廷能尽快减轻百姓负担。”孙权一脸真诚地说。
皇帝心中有些犹豫,他深知赋税削减可能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影响,但又担心百姓的生活。“此事事关重大,且容朕再想想。”皇帝说道。孙权见状,又继续说道:“陛下,如今国库虽不充裕,但可以通过削减其他不必要的开支来弥补赋税减少的缺口。比如,削减一些军队的物资供应,暂时放缓军备建设。”
皇帝皱了皱眉头:“军队乃国家之根本,军备建设关乎国家安全,岂可轻易削减?”孙权却不以为然:“陛下,如今国家内忧严重,当务之急是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等度过了眼前的危机,再加强军备也不迟。”皇帝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此时,留在京城的李风得知了孙权的阴谋,他急忙进宫面见皇帝。“陛下,孙权此举万万不可。削减赋税虽能暂时安抚百姓,但却会让国家财政陷入困境。而削减军队物资供应,更是自毁长城。如今边境局势依然紧张,若军队实力削弱,一旦邻国来犯,后果不堪设想。”李风焦急地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