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如烟、萧宇和诸葛逸的齐心协力下,国家的医疗体系逐步完善,济仁堂培养的医者奔赴四方,为百姓解除病痛,深受民众爱戴。新皇对他们的功绩赞誉有加,朝堂上下一心,新政推行愈发顺利,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商业繁荣,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农业丰收,粮仓充实,百姓生活富足安乐。
然而,平静的表象下,危机却悄然降临。西方的一个强大帝国,听闻中原王朝繁荣富庶,心生觊觎。这个帝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军事力量,野心勃勃地妄图扩张领土,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原王朝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开始在边境地区频繁调动军队,进行军事演习,实则是在试探中原王朝的防御实力。
边境守将察觉到异常,立即将消息飞报朝廷。萧宇和诸葛逸得知后,深感事态严重,急忙进宫面见新皇。新皇脸色凝重,看着二人问道:“二位爱卿,西方帝国此举居心叵测,我们该如何应对?”
萧宇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西方帝国来势汹汹,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当务之急,是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兵力,修缮防御工事,同时密切关注敌军动向,收集情报,做到知己知彼。”
诸葛逸接着说:“陛下,臣建议除了军事防御,还应开展外交活动。联络周边国家,结成联盟,共同抵御西方帝国的威胁。同时,可派遣使者前往西方帝国,探清他们的真实意图,试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避免战争。”
新皇点头认可:“就依二位爱卿所言,此事全权交由你们负责。务必确保国家边境安全,百姓安居乐业。”
萧宇和诸葛逸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萧宇亲自奔赴边境,指挥军队加强防御。他沿着边境线仔细巡查,发现部分防御工事年久失修,立即调集工匠和民夫,对城墙、堡垒进行加固和修缮。同时,从内地抽调精锐部队,充实边境防线,日夜操练士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诸葛逸则留在京城,着手外交事务。他精心挑选了几位经验丰富、能言善辩的使者,分别前往周边国家,阐述西方帝国的威胁,晓以利害,寻求合作。使者们不负所望,经过艰苦的谈判,成功说服了几个国家,共同签订了防御联盟条约,约定在面对西方帝国的威胁时,互相支援,共同作战。
之后,诸葛逸又亲自挑选了一位睿智沉稳的使者,携带国书前往西方帝国。使者抵达后,受到了西方帝国君主的接见。在谈判桌上,使者言辞恳切,表达了中原王朝渴望和平、共同发展的意愿,同时也表明了坚决扞卫领土主权的决心。西方帝国君主表面上敷衍应对,实则毫无和平诚意,只是在拖延时间,继续筹备战争。
萧宇在边境也没闲着,他深知情报的重要性,于是组建了一支精锐的侦察部队,深入西方帝国境内,收集军事部署、战略意图等情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侦察部队传来消息,西方帝国已经集结了百万大军,准备兵分三路,向中原王朝发起进攻。
萧宇得知消息后,立即与将领们商议对策。他根据敌军的进攻路线和兵力部署,制定了详细的防御计划。在敌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布置了重兵防守,设置了多重防线,配备了强弩、投石机等重型武器;同时,安排了一支精锐的机动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各个战场,应对敌军的突袭。
为了鼓舞士兵士气,萧宇亲自到各军营巡视,发表激昂的战前动员讲话:“将士们!西方帝国妄图侵略我们的家园,掠夺我们的财富,奴役我们的百姓。但我们绝不能退缩!我们身后是无数的百姓,是我们的国家!为了守护家园,为了国家尊严,让我们并肩作战,将侵略者赶出去!”士兵们听后,群情激奋,高呼口号,士气大振。
然而,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朝堂上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大臣畏惧西方帝国的强大,主张妥协求和,他们纷纷上书新皇,恳请新皇答应西方帝国的无理要求,以换取一时的和平。新皇看着这些奏章,陷入了沉思。
萧宇和诸葛逸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他们赶回京城,在朝堂上与求和派大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萧宇义正言辞地说道:“求和?这不过是懦弱的表现!西方帝国狼子野心,即便我们今日妥协,他们也不会满足,日后定会变本加厉。只有奋起反抗,才能扞卫国家尊严,保护百姓安宁。”
诸葛逸也说道:“诸位大人,此时求和,不仅会让我们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还会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军队士气高昂,又有联盟国家的支持,定能击退侵略者。”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新皇终于下定决心,支持萧宇和诸葛逸的主张,拒绝求和,全力备战。
回到边境后,萧宇和诸葛逸加紧筹备,等待着西方帝国的进攻。终于,西方帝国的大军压境,一场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战即将爆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