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敌军的边境战场一片狼藉,残肢、断刃与破碎的旗帜散落各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与硝烟味,混合着泥土与死亡的气息。萧宇和诸葛逸并肩站立在这片满是疮痍的土地上,望着士兵们忙碌地清理战场,两人的心情却异常沉重。这场胜利虽暂时化解了危机,但也让他们清晰认识到国家所面临的严峻局势,敌人绝不会就此罢休,后续的挑战或许会更加棘手。
“诸葛兄,这次虽击退敌军,可我们损失也不小,当务之急是整顿军队,加强防御,以防敌人再次进犯。”萧宇眉头紧锁,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诸葛逸微微点头,神色凝重:“萧将军所言极是。不仅如此,战后重建、安抚百姓、稳定朝堂同样迫在眉睫,任何一环出问题,都可能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两人简短交流后,便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萧宇穿梭于各个军营之间,亲自查看士兵们的伤势,鼓舞他们的士气。对于在战斗中表现英勇的士兵,他当场予以表彰和奖励,希望以此激励全体将士,让他们明白,每一份付出都不会被辜负。同时,他还着手统计军队的物资损耗,紧急向京城发去文书,请求补充兵器、粮草以及药品等物资。
在军事整顿方面,萧宇对军队进行了全面的复盘和总结。他召集众将领,详细分析此次战斗中暴露出的问题,从战术配合到武器装备,从士兵训练到指挥调度,逐一探讨改进方案。对于表现欠佳的部队,他亲自指导训练,强调团队协作和战术执行的重要性;对于表现出色的部队,则将其作战经验推广至全军,提升整体战斗力。此外,他还与云树灯、盒子木再次深入交流,希望他们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武器装备,研发更适合实战的新型武器,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复杂战斗局面。
与此同时,诸葛逸则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他深知,朝堂的稳定是支撑前线战事的关键,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内乱,让敌人有机可乘。一回到京城,他便进宫面见新皇,详细汇报了边境战事以及后续的应对策略。新皇对诸葛逸和萧宇在战场上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但也对国家未来的局势表示担忧。
“诸葛爱卿,如今局势艰难,朕全赖你和萧将军力挽狂澜。可接下来该如何是好,你且细细说来。”新皇神色忧虑,眼中满是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诸葛逸恭敬地呈上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折,上面详细罗列了战后的各项应对措施:“陛下,臣以为,首先要稳定朝堂人心。此次战争暴露出朝堂内部仍有部分官员立场不坚定,需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和监督。同时,对在战争期间积极支持前线、做出贡献的官员予以嘉奖晋升,树立良好榜样。”
新皇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其次,战后重建工作刻不容缓。边境地区百姓受灾严重,房屋被毁,农田荒芜,需尽快发放赈灾物资,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臣建议从国库中拨出专款,用于修复房屋、修缮水利设施以及购置种子农具等,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诸葛逸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再者,经济是国家的根基。战争导致商业受阻,物价波动,我们要采取措施稳定市场,鼓励商业发展。可适当减免商户的赋税,提供低息贷款,促进贸易往来。同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确保民生稳定。”
新皇听完,思索片刻后说道:“爱卿所言极是,这些措施就由你负责落实。朕会全力支持你,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得到新皇的支持后,诸葛逸迅速行动起来。他先是组织了一批朝中正直且有能力的官员,成立了专门的督查小组,负责监督朝堂官员的言行举止,防止有人在战后动荡时期趁机谋取私利或传播不实言论,扰乱朝堂秩序。对于那些积极支持战争、为前线提供物资和情报的官员,诸葛逸按照之前拟定的名单,向新皇举荐,为他们争取应有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一时间,朝堂风气为之一振,官员们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边境赈灾方面,诸葛逸调配了大量的粮食、衣物和药品,组织车队运往边境地区。他还选派了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往边境,负责赈灾物资的发放和管理工作,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精准无误地送到受灾百姓手中。同时,他下令当地官府全力协助百姓重建家园,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人力支持。在诸葛逸的努力下,边境地区的百姓逐渐从战争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生活慢慢恢复了正常。
为了稳定经济,诸葛逸与钱麒等商业巨贾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商讨促进商业发展的策略。他们决定在京城和各大城市设立专门的商业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商业活动、处理商业纠纷以及制定市场规则。同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各地商人前来投资兴业,促进商品流通。此外,诸葛逸还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统一货币兑换标准,打击私自铸造货币和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保障了经济秩序的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