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的出师标准是五年。
五年里,不仅要掌握建筑的基本技艺,还要学会如何设计、规划,甚至要懂得与客户沟通、协调工人。
五年看似漫长,但对于一个想要真正掌握建筑技艺的人来说,时间并不算宽裕。
阿远在我拜师的两年后就出师了,回到了家乡。
听他说他早已有了未婚妻,回去后便要完婚了。
阿远的家乡是个小镇,建筑行业并不发达。
所以阿远决定自己动手,召集一些镇上的工匠,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他虽然没有李师傅那样的精湛技艺,但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
房子建得不算豪华,但足够温馨,适合他和新婚妻子生活。
两年后,小川也出师了。
小川家境殷实,是石城本地人,家里早早就为他安排好了婚事。
他的未婚妻是个落落大方的姑娘,曾经来看过他几次,大家都觉得他们很般配。
小川出师后,很快就结了婚。
婚礼办得很热闹,他还特意邀请了我和李师傅参加。
去蹭了场酒席,心里也有些羡慕。
婚后,小川开始着手建造自己的房子。
他家的条件好,要求自然也高。
他不仅邀请了我和李师傅,还请了石城一些有名气的建筑师一起参与设计。
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建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里面有花园和书房。
李师傅为他改进了一些设计上的细节,我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都被他一一采纳。
房子建成后,确实很不错,既有实用性,又不失美观。
又过了半年,我也出师了。
可惜的是,我没有未婚妻。
出师那天,想到阿远和小川,我心里有些失落,甚至有些“破防”。
学艺的这五年里,我一直在打听“整形化妆法”的消息,可惜始终没有半点消息。
于是,出师后,我决定离开石城,继续寻找之旅。
经过三个月的路程,我来到了钟城。
途中,我路过一个小镇,恰好遇到一户人家正在建房子,人手不够,正在招人。
于是我毛遂自荐,表示可以帮忙。
起初,雇主对我这个年轻人并不信任,觉得我年纪轻轻,技艺可能不够成熟。
我好说歹说,他才答应试用一天,还说如果做得不好,只给半天工钱。
开工那天,其他几个建筑师对我冷嘲热讽,说我小小年纪,还得再学几年。
我懒得理会他们,专心做自己的事。
结果,开工后不久,那两个嘲讽我的人,一个设计得不够美观,另一个浪费了不少材料。
其他人虽然中规中矩,但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上午工作结束后,他们还想通过挑我的毛病来寻求自我安慰,结果看完我做的部分后,脸色顿时黑了,悻悻地走了。
我虽然刚出师,水平还不是很好,但也达到了除开那两个人的平均水平,绝不是他们能够轻易贬低的。
雇主看我干得还不错,便决定继续雇佣我。
其实,其他几个建筑师多多少少也有浪费材料的问题,可能是镇上的建筑水平不太行。
毕竟,小镇的建筑需求有限,工匠们的技艺也大多停留在基础层面,缺乏精细化的管理和设计理念。
相比之下,像石城这样的大城市,建筑行业要发达得多,竞争也更激烈。
钟城和石城一样,是建筑行业的重镇,城里有不少建筑队。
这些建筑队规模庞大,技术精湛,几乎包揽了城里所有的建筑生意。
只有少数零散的建筑项目会交给闲散的建筑师,而这些项目通常是因为预算有限,建筑队不愿意接,才落到闲散建筑师手里。
因此,要想在建筑师行业站稳脚跟,赚到钱,加入一个建筑队几乎是必经之路。
然而,建筑队的门槛并不低。
大多数建筑队只招自己人,要么是有关系的,要么是队里人的徒弟。
只有少数建筑队会公开招人,而且招人的标准也很高,主要看技术。
像我这样在钟城没有背景、技艺也不算高的闲散建筑师,想要加入一个建筑队并不容易。
其实,我原本对建筑行业并没有太大的执念。
八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整形化妆法”的消息,可惜始终一无所获。
后来,我了解到“化妆”的技术,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它只是在外貌上添加一些修饰,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用处。
于是,我放弃了学习这种技术的念头。
渐渐地,我对“整形化妆法”的执念也淡了,觉得能找到就找,找不到也无所谓。
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赶路的日子太疲惫无趣了。
于是,我决定定居钟城,好好深造一下建筑技术。
我打算加入一个技术过硬的建筑队,既能提升自己的技艺,又能赚些钱养活自己。
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第一次面试时,我满怀信心地去了,结果当场被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