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在蜜糖牢笼里寻找星火
一、蜜糖浸泡的时代。
深秋的细雨裹着梧桐叶掠过申城CBD,林羽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穿梭的人群。他们踩着锃亮的皮鞋,西装革履间流转着咖啡与香水的气息,玻璃幕墙倒映着写字楼顶端闪烁的"长青资本"霓虹,宛如一座永不熄灭的金色牢笼。
这是一个被数据与算法统治的时代。"南频北调"政策推行五年后,南方的数字经济浪潮彻底重塑了社会形态。人们蜷缩在智能设备构筑的舒适圈里,短视频平台推送的甜宠剧与心灵鸡汤,如同慢性毒药般麻痹着大众神经。据最新统计,国民日均刷剧时长突破6小时,心理诊疗机构的预约量同比激增300%。
"林总,这是长青资本新一季的融资企划书。"助理将平板电脑推过来,屏幕上跳动的都是"元宇宙婚恋AI情绪疗愈"这类项目。林羽滑动屏幕,目光停留在某个标着"虚拟乌托邦"的企划——用户可以定制专属的完美人生,在数字世界里体验所有现实中缺失的情感。
"这些项目都太循规蹈矩了。"林羽合上平板,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桌角的铜制镇纸。那是父亲留下的遗物,上面刻着"敢为人先"四个字。作为长青资本最年轻的执行总裁,他见过太多创业者在资本浪潮中迷失,用华丽的概念包装空洞的内核。
夜幕降临时,林羽走进常去的独立书店。这里是申城为数不多还保留着油墨香的角落,木质书架间弥漫着陈旧纸张的气息。他习惯性地走向社科区,却在转角处被一幅海报吸引:"挣脱蜜糖牢笼——青年觉醒论坛"。海报上印着一行血红色的字:"你是否正在被虚拟的幸福杀死?"
二、暗夜中的星火。
论坛在废弃的老厂房举行。林羽戴着口罩混在人群中,昏暗的顶灯下,投影仪正播放着触目惊心的数据:全国抑郁症患者突破9500万,青少年自杀率连续三年攀升,而短视频平台的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2亿。
"我们这代人是被'糖衣炮弹'摧毁的一代。"台上的演讲者是个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女孩,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愤怒,"算法给我们推送精心包装的虚假快乐,让我们在虚拟世界里沉迷,却忘了如何面对真实的痛苦。"
人群中响起骚动。林羽注意到后排有个穿黑色卫衣的男生,正低头快速敲击着笔记本电脑。屏幕蓝光映出他苍白的脸,鼻梁上架着的眼镜腿缠着医用胶布。散场后,林羽在巷口拦住了他。
"你在做数据监测?"林羽瞥向男生怀里的电脑,"我看到你实时抓取了论坛的情绪波动曲线。"
男生警惕地后退半步:"你是谁?"
"林羽,长青资本。"他递出名片,"我在找真正有颠覆性的项目,而不是那些换汤不换药的'虚拟幸福'。"
男生盯着名片看了许久,终于开口:"我叫陆沉,正在开发一个'反算法'社交平台。它会故意推送让用户不适的内容,强迫人们直面现实中的矛盾与痛苦。"
林羽瞳孔微缩。这个想法太过离经叛道,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困在资本迷雾中的思维。两人在路边摊边吃烤串边聊,直到路灯次第熄灭。
三、风暴前夕的暗涌。
当"荆棘"APP的内测版本摆在长青资本的会议桌上时,整个董事会都炸开了锅。屏幕上跳动的不再是美颜滤镜下的完美生活,而是随机推送的社会痛点:偏远山区的失学儿童、工厂流水线的机械劳作、空巢老人的孤独守望。
"这根本不可能盈利!"财务总监拍着桌子,"用户为什么要花钱买难受?"
林羽沉默地调出后台数据:内测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72分钟,远超同类社交软件;更惊人的是,83%的用户主动发起过线下公益活动。"人们不是不需要痛苦,"他的声音在会议室回荡,"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直面痛苦的勇气。"
与此同时,申城的大街小巷开始出现神秘涂鸦。斑驳的砖墙上,黑色喷漆写着"你多久没真正哭过了别让算法定义你的人生"。这些充满挑衅的文字,像野火般点燃了年轻人的情绪。网络上,#拒绝虚拟幸福#的话题阅读量突破10亿,无数人晒出自己卸载短视频APP的截图。
然而,危机也在悄然逼近。某日清晨,"荆棘"突然从各大应用商店下架,官方微博被清空,服务器遭受不明来源的DDOS攻击。陆沉红着眼睛在工作室里疯狂敲击键盘:"是竞争对手干的,他们买通了黑客......"
林羽的手机同时响起,父亲的老战友、现任工信部高官的电话带着警告意味:"小羽,你们的项目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现在上面收到大量举报,说'荆棘'传播负能量......"
四、破局之战。
暴雨倾盆的深夜,林羽站在陆家嘴金融中心的落地窗前,望着江面上起伏的船只。手机屏幕亮起,是陆沉发来的最后一条消息:"我决定公开所有用户数据,证明我们在做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