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先到了杨兆明家,毕竟案子当时是锦衣卫办的。
说来这杨照明也是有意思,最起初他是很瞧不上路遥的,觉得就是一书呆子。后来在税银案中路遥表现的惊才绝艳,文武全才。杨兆明也只是对他高看那么两眼,也仅仅是高看两眼而已。
可是后来路遥从师门请来神医,救了何进。又在何进面前给他说了好话,等于是给他擦了屁股。要不然他哪里还能在这个锦衣卫千户所做千户,早不知道被发配到哪个犄角旮旯了。
这还不算在税银案当中,路遥在入京陈述案情的时候。给杨兆明所立的功劳都如实上报了。这才让杨兆明在案子中捅下的大娄子,最后落了个功过相抵。只被赏赐了一些银子了事。
二人的关系,这才走近了,待到路遥从京城返回,两人就已经称兄道弟了。毕竟杨兆明知道路遥虽然官不大,但是关系可通着天呢。说不定哪天自己想升迁一下,还得走这个后辈的路子。
杨兆明听到门房的通报,自己赶紧亲自到门口把路遥接进去。双方一番客套,路遥就直说了:“老杨呀,我听说你在赵家船坞抓了一大批的造船工匠,都给送到西峡山里挖矿去了,这批人的处置权现在是在你手里还是在通判那儿?”
杨兆明眼睛一亮:“怎么着路老弟,你对这批人有兴趣?”
路遥也不藏着掖着:“我今天不是听郡主说,赵家船务少了这批工匠已经停工了吗,我就想着低价把造价船务给抄下来,然后再拉着这批工匠好重新开工。咱们这里守着白河的漕运,造出来的船非常的好卖,到时候还能赚一笔。”
杨兆明一拍大腿:“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这事好办的很。这批工匠当时都是赵家的人,他们的身契,我在赵家抄家的时候抄过来了。你要是要这些人,咱们按人头查,一个人你给二两银子,连人带身契我都给你”。
这些人可不是人牙子那里的小丫头赔钱货,十有八九都是壮劳力。在古代可不比现代壮劳力,比丫头值钱多了。杨照明开出二两银子一个人,这已经是亏本甩卖,连底裤都卖了那种。按照正常的价钱,就算是没有手艺的壮劳力一个也值十两八两的。
路遥当然不会把话点破,常言道有权利不用过期作废,这还是路遥有点良心,把一切事物都在规则之内运作。如果换做那贪官污吏的作风,直接一句话就把人带走了,或者是大笔一勾,就说这些人都死在山里了,顶多到时候请矿山的人和杨兆明吃顿饭,这事就解决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常言道三年清知府,10万雪花银。作为一个官员,他不必去贪污腐败,只在规则之内稍微运作一下,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了。
路遥道:“杨大哥,这事儿算我欠你个人情。现在还剩多少人?你给个数,我今天晚上把钱给你送过来,明天我就要见到这批人。”
杨兆明略微盘算了一下:“刚抓过去的时候有七八百人,现在有多少我也不知道,你给1000两银子算了。”
路遥一听才1000两银子,连晚上都不用等了,直接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四海钱庄的银票。
杨照明也是很干脆,铺开纸笔写了一张二指宽的条子,盖上了自己的印。招呼过来一个锦衣卫道:“你拿上我的条子去一趟西峡山,把咱们从赵家船务抓到的人全部都给我带回来,交给路推官。”
那锦衣卫接过条子,一路小跑走了。
杨兆明道:“好了,事办妥了,你等消息吧。”
路遥也不再耽搁,辞别了杨兆明。
回王府的路上路遥有些感慨:权力真是个让人着迷的东西,七八百人的生死不过就是一个二指宽的条子。有时候官员在自家炕头上捧着他老婆的臭脚,一拍脑袋想出的一个鬼主意,就能决定成千上万人的生死。
本来要直接回去的,路遥在街上,鬼使神差的走到了一个刻字铺子,提笔写下了一副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留下银子,让老板刻好以后给送到王府。
这其实是清朝的一个县令高以永的对联。对联的原版现保存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
路遥原本在南阳县做推官,纯粹就是混日子。现在升到了南阳府推官,成为一府的三把手。再加上今天找杨兆明办的这些事儿,心有所感。这才找人刻了这副对联儿,给自己一自省。
路遥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在其位,谋其政,咱不说要做什么天下有名的大清官,最起码也不能做为祸乡里的恶官。每做一个决定都要三思而行,一个平头百姓做错了事,顶多祸及自身,而一个官员如果犯了错,就是要拉着成千上万人陪葬了。”
说起来路遥回到南阳有一段时间了,到现在还没有去府衙赴任。路遥决定明天一早就去府衙报道。
路遥回王府的途中,途经东门大街,却见到一群人熙熙攘攘,几乎将东门大街给堵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