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门口一阵热闹,只是相对比新上任的刘支书那里,可谓是落寞的太明显了一些。
还没到门口,就听到了屋里的争执声。
“现在是分家的时候吗?爸刚回来,老二,你什么意思呢?”
李大叔生气地吼道。
余生顿了一下,觉得此时不是看望的好时候,想着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说。
“余生?你们怎么来了?”
院子里的人已经听到了声音,往外面走来。
“余生知青?”
李大叔表情比刚才好了一点,僵硬地笑着迎接:“进来坐,进来坐,我爸正好醒着,估计也是想看到你们的。
快进来!”
余生几个人不好意思:“李大叔,要不你们先忙,我们改天再来看老支书。”
“别呀,进来吧,估计我爸都听到你的声音了,要是不进去,该多失望啊!”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余生几个人不进去就拿乔了。
几个人来得急,没顾上拿什么东西,空着手确实也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几个人是跑着来的,也就没说什么。
一进门,李奶奶坐在床边,握着老支书的手。
“余生知青啊,你们来了?”
“啊……啊……”
老支书看着余生张嘴说了点什么……
李奶奶擦了擦眼角说:“让你们坐呢!”
余生心里有些感触,生病了,也只有每天朝夕相处的老伴儿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是什么意思。
余生说:“老支书,您身子好点了吗?”
“啊!”
余生点了点头:“我刚才在外面,一听人说您回来了,就赶紧跑了过来,您回来就好了。
身体慢慢恢复,总会有好的那一天的。”
老支书点了点头,双眼浑浊!
屋外……
李大叔警告地看着李老二:“老二,不管怎么说,爸妈生养了我们,以前爸身体好的时候,也没亏待了你。
现在爸生病了,你就要分家,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你最好现在闭嘴,我不想跟你多说什么,家里现在有客人,等晚上我们好好的细说。”
李老二是个混不吝的,再加上自己家婆娘的挑唆,想到以后还得伺候一个老人,心里更加的不乐意了。
“大哥,你这话就不对了吧,有客人正好可以让客人看看,是你们没理,还是我们没理吧?
余生知青是吧?大家都熟悉,熟人有什么是不能知道的?
再说了,这次爸生病,是你和三弟在医院待着的,具体花了多少钱,我怎么知道?
你们在县城大吃大喝的,只有我在这乡下吃苦。
现在让我不要闹腾,是我要闹吗?”
李老三气的上前就要干仗:“不是,李老二,这话你也说得出口。县城是我自己要去的吗?
是你自己赖在家里不去,我和大哥在县城每天都只能睡在地上,椅子上,饿得不行了,就吃点馒头咸菜,家里拿的钱都给爸治病了,你以为我们过的是好日子吗?
我巴不得和你换呢。”
李老二有些理亏,但是想到去医院接的时候,医生说过的话,他就淡定不了。
是的,爸年纪大了,还几乎变成了瘫痪,医生说以后要好好的照顾,还要每天都喝药,一个月的药钱都得十块钱!
媳妇儿说得对,这就是负担!
以前爸还是支书的时候,还有一份收入,大队的人对自己一家都很照顾,现在好了,刘温上任,大家都跟墙头草一样,倒向了那边。
大哥老实,是家里的长子,爸妈都疼着,护着。老三是最小的儿子,爸妈护着偏着。
只有自己是个老二,干活儿的时候都是自己,好事儿永远都轮不上。
但是媳妇儿不一样啊,是家里最大的女儿,要是分家成功之后,可以时常回媳妇儿的娘家去,吃好的,还什么都不用干。
想到这里,李老二更有勇气了。
“你……你简直就是糊涂!”李大叔说不下去了……
李奶奶叹气地说:“余生知青,真是不好意思,让你看到家里乱糟糟的一面,孩子多了也不好。
就这么点事情,就分摊不均了!
这个说花钱多了,那个说照顾的多了,谁也说自己不好过……
哎……”
对于别人的家事儿,余生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劝慰几句。
老支书失望地叹气:“余……水!”
余生接过李奶奶倒的水:“好,我喝着呢,您放心!您慢慢说话,多锻炼,以后一定可以恢复的。
最起码自己能照顾自己。
您不要气馁,在京市,我也见过跟您一样病的人,会好的!”
李奶奶眼里闪过一丝光亮:“真的吗?”
余生坚定地说:“是啊,老支书现在是最不好的时候,以后的每一天都会比今天更好。
您就放心吧!”
李奶奶点头,是啊,余生是京市来的,见多识广,老头子肯定是能恢复的。
几人回去之后,池满月叹息地说:“你说李老二到底在干什么?有什么不能等我们走了再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