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下,李白创作了《行路难·其二》,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对世俗的不屑以及对理想政治环境的渴望。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个人经历挫折催生愤懑无奈
政治理想破灭引发的愤懑:李白一心渴望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却仅任翰林供奉,最终被“赐金放还”。这一挫折使他开篇便疾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将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这种强烈的愤懑贯穿全诗,如“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借冯谖典故,诉说自己在权贵门下不得志的痛苦,表达对政治理想破灭的极度不甘。
对自身境遇反思后的无奈:离开长安后的反思,让李白意识到自身性格与官场环境的冲突。“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表明他不屑世俗却又无奈的心境。他明白因自身高洁,难以融入世俗官场,这种无奈在诗中逐渐蔓延,最后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喟叹,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社会环境黑暗强化批判与渴望
官场腐朽引发的批判:唐玄宗后期官场腐朽,权贵排挤贤能。李白深受其害,对这种黑暗现象充满批判。“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借韩信、贾谊的遭遇,暗指自己被权贵打压,批判官场排挤贤才的恶劣风气,表达对腐朽官场的愤慨与不满。
世俗风气催生对贤主的渴望:社会风气的世俗功利,让李白倍感孤独压抑。他通过“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描绘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场景,表达对贤明君主的强烈渴望。与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他对黑暗世俗的不满以及对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这种情感在诗中愈发浓烈,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创作背景使《行路难·其二》情感丰富且深沉,既有个人的愤懑无奈,又有对社会的批判与渴望,多种情感相互交织,成就了这首动人诗篇。
喜欢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