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风赦免阮氏香亲人一事,虽在军中激起些许涟漪,但随着战事的推进,很快被众人暂且搁置。然而,安南局势错综复杂,明军并未因顺化城的攻克而迎来真正的安稳。
郑氏,作为安南另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眼见阮主势力节节败退,决定出手干预。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宁平那独特的石灰岩地貌区域,精心谋划着一场伏击。
宁平,这片土地以其奇特的石灰岩地貌闻名,高耸的石峰林立,怪石嶙峋,山洞与地下河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天然的迷宫。郑氏深知此地的地形优势,派遣精锐的象兵部队悄悄潜入,等待着明军的到来。
象兵们驾驭着身形庞大的战象,这些战象身披厚重的铠甲,在石峰间缓缓移动,巨大的身躯与周围的石灰岩融为一体,不易被轻易察觉。象背上的骑手们身着深色战服,脸上涂着迷彩,眼神中透露出冷酷与警惕,手中紧握着锋利的长刀和标枪。
在这片看似宁静的区域,郑氏象兵设下了重重陷阱。他们在狭窄的通道中埋设了尖刺和绊马索,在石峰上安排了弓弩手,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只等明军踏入,便将其一举歼灭。
与此同时,明军这边,李长风正计划着进一步巩固在安南的统治,扩大战果。在得知郑氏可能在宁平有所动作后,他决定派遣一支先头部队前往探查。这支先头部队由经验丰富的将领王虎带领,麾下皆是身经百战的士兵。
王虎接到命令后,迅速整军出发。队伍沿着蜿蜒的道路向宁平进发,士兵们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但他们并未意识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当明军先头部队踏入宁平地界,进入象兵的伏击圈时,四周依旧安静得有些诡异。王虎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他下令部队放慢行军速度,加强戒备。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
突然,一声尖锐的号角声打破了寂静,郑氏象兵从四面八方涌出。战象们发出震天的吼声,如同一座座移动的小山,朝着明军猛冲过来。石峰上的弓弩手也纷纷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向着明军倾泻而来。
明军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陷入混乱。王虎大声呼喊着,试图稳住阵脚,指挥士兵们反击。但在象兵强大的冲击力和弓弩手的密集射击下,明军伤亡惨重。
王虎深知此时慌乱不得,他挥舞着长刀,声嘶力竭地喊道:“弟兄们,稳住!不要乱了阵脚!火枪队,准备射击!长枪队,结成方阵,抵住象兵!”
士兵们在王虎的指挥下,迅速做出反应。火枪队队员们迅速装填弹药,朝着冲来的象兵扣动扳机,“砰砰砰”,枪声在山谷间回荡,冒出的硝烟弥漫开来。一些战象被火枪击中,发出痛苦的嘶吼,象背上的骑手也有不少应声落马。
但象兵的冲锋太过凶猛,很快就冲破了火枪队的防线。长枪队立刻迎上前去,将长枪斜举,矛头对准象兵,试图阻挡它们的冲击。然而,战象的力量巨大,它们毫不畏惧地撞上长枪方阵,一些士兵被象鼻卷起,狠狠甩了出去,还有些被象蹄踩在脚下,惨叫连连。
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象吼声交织在一起,一片惨烈景象。明军伤亡不断增加,但他们依旧拼死抵抗,没有一人退缩。
就在明军快要抵挡不住时,王虎突然发现了一个破绽。郑氏象兵为了追求攻击的猛烈程度,阵型略显松散,各象兵之间出现了一些间隙。王虎心中一动,立刻挑选了一批身手敏捷的士兵,组成突击小队。
“跟我来!”王虎大喊一声,带领突击小队朝着象兵阵型的间隙冲去。他们灵活地穿梭在象群之间,避开战象的攻击,专门攻击象背上的骑手。突击小队的士兵们腰上带着多支燧发短铳,看准时机,一枪毙命。骑手们猝不及防,纷纷被击落象背。
随着骑手的不断落马,一些战象失去了控制,开始在战场上横冲直撞,不仅打乱了郑氏象兵的进攻节奏,还对他们自己的队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郑氏将领见状,气得暴跳如雷,他挥舞着手中的大旗,试图重新整顿象兵阵型,加大对明军的攻击力度。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李长风得知先头部队遇伏后,亲自率领援军赶来。
李长风一马当先,身后是浩浩荡荡的骑兵部队。他们如同黑色的洪流,朝着郑氏象兵席卷而来。李长风手持长枪,目光如炬,大声喊道:“弟兄们,杀!救回我们的兄弟!”
明军骑兵如猛虎下山,迅速冲入战场,与郑氏象兵展开了激烈的拼杀。战场上局势瞬间逆转,郑氏象兵腹背受敌,开始陷入混乱。
但郑氏象兵毕竟训练有素,他们在短暂的慌乱后,迅速组织起反击。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在这僵持不下的激烈战场上,李长风敏锐地察觉到,若不尽快想出破敌之策,明军即便有援军相助,也将在这持久战中陷入困境。他目光扫过战场,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手中两件尚未动用的“秘密武器”——铁丝网与震天雷(手榴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